臺北癌症中心醫療團隊談困難癌症的治療優勢「質子治療於食道癌之進展」

2024-05-13T11:30:13+00:00

(文/吳玉琮-臺北癌症中心食道癌團隊召集人、吳秉修-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暨北醫質子中心醫師) 食道癌是致死率高且難以治癒的疾病,位居全球癌症死因第6位。臺灣地區之食道癌好發於男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107年統計資料顯示,患者約有九成為男性。發生率排名位居男性第6位,死亡率則位居男性第5位。 而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和飲食習慣等。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但食道癌往往在腫瘤發展初期階段並無明顯症狀,也欠缺有效的篩檢工具及策略,因此使得早期診斷變得相對困難。【圖:左為臺北癌症中心食道癌團隊召集人吳玉琮副教授,右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暨北醫質子中心吳秉修醫師】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腫瘤的發展期別、腫瘤位置和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態等。早期食道癌可能依靠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然而對於較大或有淋巴結轉移的腫瘤,病人常常會需要先接受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來縮小腫瘤,使其更易於手術根除。這些治療方法使用的時機與搭配的方法都需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根據病人狀況做評估,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放射線來破壞或傷害癌細胞,旨在減小腫瘤體積、控制癌症的進展或緩解由腫瘤引起的症狀。放射治療在食道癌治療上常扮演兩種腳色:其一,對於適合手術的患者,在術前先行前導治療來縮減腫瘤的侵犯;其二,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放射治療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來控制腫瘤的惡化,並緩解腫瘤造成的像是吞嚥困難的症狀以提升生活品質。 雖然放射治療在食道癌的治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放射治療本身也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進而限制了放射治療本身的療效。傳統的放射治療是用光子射束從體外對目標進行照射,意味著光子射束經過的正常器官也會受到放射線傷害。在食道癌的治療上,心臟和肺臟等周圍的正常器官是容易被照射到且出現副作用的地方。 ●質子治療:是新型放射治療的一種。質子治療最大的特色就是「精準、副作用低」,就像深水炸彈般,將放射線劑量精準集中在腫瘤部位,高劑量消滅腫瘤。2020年美國發表了一篇針對食道癌治療副作用的大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發現,被分配使用質子治療食道癌的病人中,治療副作用發生的程度遠低於被分配使用傳統光子放射治療的病人,而嚴重的心肺功能後遺症以及手術後食道接口的滲漏等更幾乎沒有出現在接受質子治療的病人身上。由於初步結果已證實質子治療的安全性明顯優於傳統光子放射治療,這篇臨床試驗在試驗中期即因達成目標而提前結束。 【上圖:北醫質子中心食道癌治療案例。有顏色的地方是出現放射線劑量的範圍,右圖的質子治療減少了周圍器官不必要的放射線劑量】 隨著科技的發展,質子治療的技術本身也有飛躍式的發展。事實上,上述研究中超過8成的質子病人是使用傳統的大範圍被動散射技術,而不是現今最主流的「筆型射束掃描系統」。筆型射束掃描系統採用精準的單點射束,深入淺出地針對腫瘤進行打擊,具有更加精確、順型的優點,在進一步降低治療副作用以及提升治療效果上具有跨代的潛在優勢。如今使用筆型射束掃描系統進行「質子強度調控治療」的相關臨床試驗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相信這樣的治療技術將會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流。 北醫質子中心採用的是全球最新技術的質子治療機,除了最新的「筆型射束強度調控掃描系統」外,搭配超導型迴旋加速器、6維機械手臂治療床及錐形射束電腦斷層等功能,能精準且細緻地刻畫射束走向,實現精準癌症治療。北醫質子中心從開幕至今已治療多名食道癌患者,配合北醫最專業的手術與精準醫療團隊,是食道癌患者的最佳後盾。 [...]

臺北癌症中心十週年國際研討會

2023-11-07T15:59:39+00:00

臺北癌症中心十歲了! 為慶祝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成立十週年,臺北癌症中心將於11月11日舉辦十週年國際研討會,與長官及嘉賓們一同分享臺北癌症中心的發展歷程。 臺北癌症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一路走來,致力於整合臺北醫學大學及其三家附屬醫院,包括北醫附醫、萬芳醫院與雙和醫院的癌症臨床、教育與研究資源,以提供癌症病人最先進的治療方案與全方位的照護服務為核心目標。 此次研討會由臺北醫學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共同舉辦,將邀請國內外癌症領域的頂尖專家及學者共聚一堂,歡慶臺北癌症中心十歲生日,同時迎接下一個為癌症醫療共同努力的燦爛十年。藉此盛會,主辦單位也將向即將自北醫大醫療體系榮退的彭汪嘉康院士致敬,感謝她畢生為台灣癌症醫學投入的心血,造就今日的臺北癌症中心。  

【活動訊息分享】112年10月7日(六)10:00~11:50 2023台北元氣健康講座

2023-11-07T16:06:06+00:00

根據衛福部今年六月公佈的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癌症持續蟬聯41年冠軍,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仍佔癌症十大死因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見咳嗽、血痰、胸悶胸痛、哮喘等,非常容易被輕忽,一旦錯失治療黃金期,或是遠端轉移,將大幅提高治療難度。 為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北醫附醫與聯合報合作,特別邀請癌症治療權威邱昭華醫師、吳玉琮醫師以及周德盈醫師舉辦2023台北元氣健康講座,將與您分享如何提高警覺並積極預防無聲肺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加! 時間:112年10月7日(六)10:00~11:50 (9:30報到) 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3樓301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 主講: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邱昭華醫師 [...]

北醫附醫第二轉譯實驗室與精準醫學實驗室正式啟用

2023-08-28T14:09:51+00:00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位於蔡萬才癌症大樓7樓的「第二轉譯實驗室與精準醫學實驗室」於2023年7月25日正式啟用。第二轉譯實驗室目前由北醫附醫研究部副主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佩瑩擔任實驗室主任;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由周德盈研發副院長擔任主任,並邀請三家附屬醫院50餘位醫師擔任臨床諮詢專家,共同分享臨床知識與建議。 【上圖:2023年7月25日第二轉譯實驗室與精準醫學實驗室啟用典禮校院貴賓合影,前排左起黃棣棟醫師、周德盈副院長、施俊明院長、林建煌校長、吳麥斯副校長、陳震宇副校長】 本校林建煌校長表示,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的規劃不侷限於於北醫附醫,同時加入學校、雙和及萬芳醫院的規劃,希望中心能儘快通過醫學實驗室的認證,藉此平臺結合一校三院的研究及臨床量能,提供病人最優質之個人化精準醫療服務。 北醫附醫施俊明院長指出,附醫在2009年已成立轉譯實驗室,此次第二轉譯與精準醫學兩實驗室的啟用,將提供院內同仁更多研究空間,期望能以研究帶動治療,提供病人更加專業優質的癌症醫療服務。 周德盈副院長表示,在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籌備過程中發現,愈來愈多生技公司需要這樣一個結合研究及臨床的精準醫學平臺,藉由雙方合作進而討論出適合臨床的儀器設備或技術研發,也加快了生技產業在精準醫療領域的進程。 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臺北醫學大學的分子病理實驗室,操作臨床及研究用次世代定序(NGS)基因組套檢測及全外顯子/全基因體定序分析;第二部分則在蔡萬才癌症大樓7樓的精準醫學實驗室,提供高階分子病理檢測及臺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檢測。目前中心實驗室已在準備醫學實驗室認證,並規劃建置三院精準醫療數據的應用平臺。【左圖:研究助理操作精準醫學檢測儀器】 第二轉譯實驗室目前進駐了臺北癌症中心張俊彥院長、邱昭華副院長、葉劭德主任、龔行健院士,以及北醫附醫周德盈副院長、細胞治療中心呂隆昇主任、神經外科黃棣棟醫師及林佩瑩主任。實驗室除了提供充足的實驗空間,也提供貴重儀器及細胞房,讓使用者能享有全面且高品質的實驗設備。 (文/北醫附醫)【右圖:第二轉譯實驗室內提供公共用實驗設備並打造良好的實驗環境】

基因決定「癌」上你?個人精準化醫療探究竟 遺傳諮詢師專業檢測 潛藏風險早避開

2021-12-07T15:51:59+00:00

「確認自己是遺傳性癌症家族!那麼我是不是一輩子都有得不完的癌症?」、「帶有基因突變,我一定要像安潔莉娜裘莉那樣切除乳房、卵巢嗎?」民眾聞癌色變,很怕下一個罹癌的就是自己,家中有親人確診癌症的民眾,更擔心自己會不會有家族遺傳的風險,面對這些疑惑與擔憂,往往不知能找誰評估,如今有了新的選擇。 所謂的「遺傳諮詢師」,目前在臺灣人數僅100人左右,大多投入實驗室或臨床,協助判讀基因檢測結果。近年因為基因檢測技術大躍進,在臨床上的使用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專業又複雜的名詞常常讓醫師與民眾混淆,於是就需要一個了解臨床醫學、基因遺傳學、基因檢測技術的專家來協助大家正確選擇基因檢測產品,與臨床應用解釋。 【左圖:臺北癌症中心廖敏華遺傳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