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民醫院】提升復興區腎友醫療資源,新國民醫院以北醫大核心理念服務偏鄉

2024-12-18T16:41:13+00:00

普遍洗腎民眾1週需要安排3天洗腎,桃園市復興區洗腎民眾因當地並無相關的醫療措施,因此都需要下山進行血液透析服務,單趟至少超過1.5個小時,若住在上巴陵的人下山需要更久的時間。為避免洗腎民眾舟車勞頓,新國民醫院將於復興區羅浮里多功能辦公廳啟用精準智慧血液透析服務,並且利用遠距設備進行遠距醫療,讓當地的醫療服務更普及、更完善。 同時為了提升慢性疾病防治的資訊及用藥安全,新國民醫院也安排專業人員不定期至社區進行宣導,並將未來新國民於復興區提供的醫療、血液透析服務訊息帶給當地民眾,用行動響應新國民醫院與政府機構共同守護民眾醫療權益的決心。 首次受邀參與桃園市復興區衛生所2024年10月23日舉辦的「復興區原民活力健康操競賽」之外,更深入鄰近新竹縣尖石鄉的三光里,和民眾一同響應年度的部落趣味競賽活動。不僅如此,新國民醫院也為部落捐贈少量的物資,用實際行動支持資源取得更加不方便的部落,同時希望有善心的好朋友們都一起來支持。【左圖:新國民同仁於「復興區原民活力健康操競賽」中進行血液透析服務宣導】【右圖:新國民醫院捐贈部分物資予不易取得資源的部落】 此外,為了對於兒童肥胖問題進行防治,新國民與復興區衛生所於復興區介壽國小共同舉辦慢性疾病防治宣導活動,用行動響應新國民醫院與政府機構共同守護部落健康的決心。希望能將防治的觀念傳達出去,讓醫療、衛教及預防醫學的觀念就散播在整個部落。 新國民醫院目前已在大溪、新屋等偏鄉地區提供駐點行動門診服務,也特別前往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輩家中進行居家醫療服務。期許未來能夠將注入更多醫療資源給予復興區的民眾,共同提升臺灣偏鄉醫療的權益。復興區的血液透析服務中心,預計2025年上半年啟動,實際開幕時間將以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官網、臉書公告為主,由於床位有限,若民眾有需求可與當地里長、衛生所或者區公所進行詢問。(文/新國民醫院)【下圖:新國民醫院也安排專業人員不定期至社區,宣導慢性疾病防治的資訊及用藥安全】   文章轉載自臺北醫學大學官網首頁/電子報/今日北醫/2024年12月:https://tmubt.tmu.edu.tw/2024/12/15/%e6%8f%90%e5%8d%87%e5%be%a9%e8%88%88%e5%8d%80%e8%85%8e%e5%8f%8b%e9%86%ab%e7%99%82%e8%b3%87%e6%ba%90%ef%bc%8c%e6%96%b0%e5%9c%8b%e6%b0%91%e9%86%ab%e9%99%a2%e4%bb%a5%e5%8c%97%e9%86%ab%e5%a4%a7%e6%a0%b8/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引領脊椎治療新趨勢「當日手術、當日出院」

2024-12-18T16:33:56+00:00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打破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印象,運用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技術,以極小傷口和精準操作,助病人加速術後恢復。2024年4月起更結合新推出的「樂康專案」,截至8月已有21位病人術後復原良好,當日手術、當日出院,大幅提升就醫舒適度與生活品質,開創脊椎手術新趨勢。 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表示,傳統脊椎開放式手術通常需要大範圍切開皮膚和肌肉,傷口較大,恢復也較長,診間往往有病人聽到脊椎手術就擔心卻步。為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脊椎治療模式,北醫附醫2018年引進脊椎內視鏡設備,將超微創內視鏡運用於椎間盤切除、脊椎狹窄減壓及內視鏡脊椎融合等脊椎減壓手術,截至2023年11月已治療470位病人。【上圖:北醫附醫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結合「樂康專案」,讓病人有機會當日手術,當日出院】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陳淑美醫師解釋,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能在1公分以內的切口下完成複雜的脊椎手術,不僅大幅減少傷口和組織損傷,利用高解析度內視鏡影像,更能精確辨別脊椎內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等精密結構,顯著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同時降低術後疼痛、併發症風險,讓病人快速康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吳孟晃主任指出,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2024年起更進一步結合樂康專案,病人經醫療團隊評估後,適合者可於手術後4~6個小時於病房接受觀察,若術後狀況良好,手術當天即可返家休養,無須住院,減少病人就醫的不便。 77歲洪先生因腰部疼痛及腿部麻木而就醫,經診斷為椎間盤滑脫,經吳孟晃主任以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手術當日便能下床走動,當天即返家休養,腰部疼痛感明顯解除,展現超微創脊椎手術「傷口小、臥床少」的優勢。64歲林先生因腰椎滑脫與脊椎狹窄,同樣透過超微創脊椎手術治療,術後不到3個月就不再需要背架,重返職場正常生活。【左圖: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說明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概況】 吳孟晃主任指出,北醫附醫骨科部今年4~8月共有21位病人接受超微創脊椎手術後於當日出院,病人平均年齡為73.8歲,男女比例為9:12,此手術照護模式的臨床研究報告也於北醫大醫療體系三院—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聯合舉辦的「2024 TSMISS autumn symposium & [...]

【萬芳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胰臟癌團隊召集人張智翔醫師,帶您認識可怕的胰臟癌

2024-12-18T16:27:19+00:00

胰臟癌是一個讓民眾就醫時望而生畏的疾病。世界胰臟癌聯盟(World Pancreatic Cancer Coalition)於2014年將每年11月定為胰臟癌意識月,並以紫色作為代表色,藉由不同的途徑媒體來提升民眾對胰臟癌的認識,並引起全球對胰臟癌挑戰的關注,促進對該疾病的研究、認識和支持。此外,每年的11月21日更是世界胰臟癌日,藉此希望強化全球民眾對胰臟癌的疾病、罹病風險、症狀及治療的認知,並提升病人及家屬對臨床治療的期望。 胰臟癌為何如此頑強可怕?早期症狀有哪些可以讓疾病提早診斷?有沒有嶄新的早期篩檢工具可以協助民眾及早發現疾病?專業醫師們如何確認診斷?面對這號稱「癌王」的惡性疾病,我們應該如何從心理及生理上應對? 胰臟癌是一種發生在胰臟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胰臟腺癌,其他還包括胰臟內分泌瘤及各種胰臟囊性腫瘤。胰臟位於腹部左後方深處,負責分泌消化酶和調節血糖的激素,包括胰島素及升糖激素等。由於胰臟位置隱蔽,早期胰臟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加上胰臟癌早期轉移的特性,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胰臟基本上被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胰頭腫瘤因有膽管穿過較容易有黃疸的早期症狀外,其他部位的胰臟癌罕有特有症狀。【右圖:臺北癌症中心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暨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張智翔醫師】 儘管如此,胰臟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常見的起始表現包括上腹痛、後背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暴瘦、糞便顏色灰白化、胃口變差、消化不良、新發生(新診斷)的糖尿病等。這些症狀專一性低,常見於一般腸胃道疾病。然而,當這些症状持續2~4週以上時,應該求診專業醫師。 目前臨床常用的早期診斷工具,包括:抽血及影像檢查。一般抽血的角色有限,常用的腫瘤篩檢標記包括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及CA 19-9(醣類抗原19-9)。當這些腫瘤標記在血清中的濃度顯著上升時,應懷疑胰臟癌的可能性,醫師也會進行後續的影像檢查。雖然簡單,但胰臟癌細胞未必分泌這些蛋白(敏感度不高),而這二項蛋白也可來自其他器官的非腫瘤疾病及腫瘤(專一性不高)。例如,CEA也可在肺癌、乳癌、胃癌、大腸癌及生殖器官癌上升。即使是CA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如何解除攝護腺癌的威脅?

2024-12-17T09:26:53+00:00

攝護腺癌是男性好發癌症第4位,每年約有1,815人死亡,每年新增約7,000名新病患,有8成機率會出現骨轉移,且有9成5以上機率會復發,存活率可能不到2年。   本集節目帶你解開攝護腺癌的成因,從預防、篩檢、治療與營養保健,並看保險如何在這些醫療需求上為你保駕?   來賓: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 劉明哲醫師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黃翠華營養師 壽險管理學會核保理賠委員會 [...]

【雙和醫院】細胞治療合併療程助癌友找回生活品質

2024-12-17T09:05:35+00:00

70多歲的賴先生,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里內的公益及登山健行活動,身體健康硬朗,半年前因胸骨疼痛前往就醫,經醫師胸部X光及切片檢查後,確診為肺腺癌四期,當下心情大受打擊彷如晴天霹靂,身體也因腫瘤快速變化壓迫到肺部而出現胸悶、嚴重氣喘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回憶起當時,賴先生一度以為生命隨時會畫下休止符。 在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胸腔外科、血液腫瘤科與細胞治療中心等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建議下,賴先生先進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並規劃為期三個月的DC-CIK細胞治療,透過合併療程終於讓腫瘤在短時間內縮小,如今已不須使用止痛藥及專人照護,每天早晚能夠健走及簡易運動。對此,賴先生及家屬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治療與照護,幫他擺脫疼痛,再次體驗生活美好。 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醫師指出,從治療前的影像檢查中可明顯看到肺部腫瘤持續擴大,除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外,合併搭配每劑間隔兩周,共六劑的DC-CIK細胞回輸治療也是關鍵,後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腫瘤縮小,部分腫瘤甚至消失;除療效顯著外,更重要的是幾乎無副作用產生,精神與體力並無影響,未來只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即可。 雙和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博雅醫師表示,DC-CIK細胞治療原理是結合具有辨識抗原及呈現的樹突細胞(DC)與毒殺能力的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在體外共同培養並大量擴增後,將活化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毒殺作用,DC-CIK不僅能攻擊癌細胞,同時也會活化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於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是一個可嘗試的新選擇。 雙和醫院於2023年年初成立細胞治療中心,持續引用先進醫療觀念、技術及人才,其中,細胞治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應用為癌症治療,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從體內分離出來並在實驗室大量培養,再輸回病人體內來達到對抗癌細胞的目的。第二種應用則為再生醫學,是利用幹細胞分化的特性,誘導幹細胞分化出想要治療的細胞種類,達到器官修復或組織再生的結果,其應用包含關節的修復,如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細胞再生,或是燒燙傷時表皮或皮下組織的修補;以及神經細胞再生,如阿茲罕默症及帕金森氏症,賴先生的案例就屬於第一種應用,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新契機。 文章轉載自雙和醫院官網首頁/雙和新知/最新消息:https://shh.tmu.edu.tw/page/NewsDetail.aspx?seq_no=20241216104821294959

【萬芳醫院】病人自主權利法6周年-為我的醫療旅程設定航線

2024-12-17T08:56:10+00:00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8年1月6日施行,並於114年即將邁入第六年,《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權的專法。適用對象除了末期病人,還擴大增加五款疾病條件,除了「維持生命治療」選項外,亦增加「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選項;從立法宗旨來看,除了保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也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可以說是超越個人性的保障,進而擴及家庭、社會性的權益。 阿良(化名)是本院第1位正式執行「預立醫療決定」的病人,在得知自己疾病末期時,他主動跟團隊表達不想進行無效維生醫療,也不想放置鼻胃管,同時考量南部的家人能少了牽掛為難,完成「預立醫療」的當下,阿良安心的神情,至今仍難以忘記;他決定執行時與團隊拍了照片,他說可以保有帥氣的姿態,在充滿愛的萬芳醫院離去,是最大的幸運,身為照顧阿良的團隊,也要謝謝他及早為自己做了決定。 本院截至113年11月為止,共計有955位民眾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其中917位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達96.02%。「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可透過門診與住院完成,若持有身心障礙手冊、重大傷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罕見疾病資格者與使用長照服務之日間照顧服務對象等,出示相關證件,可享有優免。 現在本院每月安排2個下午時段,採人工預約,諮商時間為1小時,由醫師、護理師和社工師跟您和親友一起討論。 心動了嗎?!歡迎來電諮詢唷29307930#1819、1811、1809 社工室 訊息轉載自萬芳醫院官網首頁/民眾專區/公告專區/最新消息:https://www.wanfang.gov.tw/news/post/36a6e24bf69ac08d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藥臨床試驗」是抓住最後一根稻草?還是當白老鼠?

2024-12-16T10:19:00+00:00

臨床試驗是最佳治療選項?還是安慰劑?該不該參加臨床試驗?如何參與? 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好處、風險或副作用? 臨床試驗突破新治療 還是小白鼠實驗? 1: 參加臨床試驗能有特殊好處、風險 2: FDA要求華裔參與臨床實驗的重要性 3: 參與臨床試驗需考慮問題、建議 [...]

【雙和醫院】晚期肺癌精準治療:臺北醫學大學李岡遠副校長

2024-12-16T10:06:03+00:00

【戰勝癌細胞,你應該要知道!】   癌症治療已邁向精準醫療時代,隨著次世代癌症基因檢測(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NGS)的快速發展, 癌症治療有了重大進展,臨床上透過瞭解致癌基因的突變,選擇對應的標靶藥物,成為癌症治療決策上的重要考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23年12月10日舉辦『精準治療大未來-癌症趨勢論壇』,特邀國內權威專家進行說明, 一次滿足你最需要知道的精準治療面面觀! [...]

【雙和醫院】癌症之王可以提早發現?胰臟癌常見問題大揭露:雙和醫院一般外科陳信安主任

2024-12-16T09:44:08+00:00

節目邀請雙和醫院一般外科陳信安主任揭露了「隱形殺手」胰臟癌的真相! 方醫師與陳信安醫師深入探討胰臟癌的風險、早期發現的困難,以及糖尿病與胰臟癌的驚人聯繫。透過最新科技,現在只需一管血液就能準確預測胰臟癌的風險! 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準確的早期癌症檢測服務,為生命重啟燦爛篇章 ! 本節目與「愛立基精準醫事檢驗所」合作播出 00:00 影片開始 00:33 為什麼胰臟癌這麼恐怖? [...]

【萬芳醫院】惱人的咳嗽-胸腔內科曾羽田醫師

2024-12-16T09:07:09+00:00

有些人常常被咳嗽困擾著,尤其是坐公車或是做捷運時,咳、咳、咳…… 旁邊的人可能會用驚恐的眼神看著您,尤其到了季節交替時,往往咳嗽的人也變多了,那到底咳嗽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要先分別是急性咳嗽還是慢性咳嗽。以週數說,大於8週的咳嗽我們才稱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為氣喘、胃食道逆流及鼻涕倒流。 至於氣喘病人,大多小時候就可能有相關的症狀,包括呼吸喘鳴聲及半夜常常咳醒,也許有些人長大後就好一些,但也可能因為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導致氣喘發作,當然,這是要治療的,千萬不要輕忽而隨便買成藥吃,而讓病情加重,例如重症氣喘可是要住進加護病房的,那經驗可不好受。 至於胃食道逆流就要看消化內科門診了,胃部的灼熱感伴隨酸水上溢,是典型的症狀,都會區忙碌到三餐不正常及晚上常常要應酬的人們,也許是時候好好照顧一下自己了。第三種慢性咳嗽可說是父母家長常常煩惱的事,小孩從小就過敏體質,常常鼻塞流鼻水,半夜也是咳到把家長吵醒,讀書不專心,甚至嚇人的黃鼻涕也出來了,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除了可以來看胸腔內科門診外,耳鼻喉科也是要去檢查一下,如果是鼻竇炎就要治療了,如果是過敏性鼻炎,再抽血確定過敏指數高後,就可以檢測過敏物質篩檢,這個篩檢報告可以在門診跟醫師要,把內容背起來,以預防週遭環境刺激或食物過敏等事情,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塵蟎過敏及貓、狗毛過敏,這就有賴大家思考一下怎麼去避免因這些過敏物質刺激造成的慢性咳嗽了。 若咳嗽伴隨發燒、胸痛、喘、膿痰或咳血等症狀,就一定要做進一步檢查,基本的胸腔X光片原則上是都要照的,這樣醫師才能做出評估及給予治療建議,至於胸腔電腦斷層的檢查就必須根據醫師的評估來決定是否需要安排,在一些困難診斷的疾病,電腦斷層檢查有時能給予很大的幫助。 若有相關需要,可於門診跟您的醫師討論,祝大家平安健康。 文章轉載自萬芳醫院官網首頁/首頁/萬芳團隊/科別總覽/胸腔內科/醫療衛教:https://www.wanfang.gov.tw/departments/education/post/e701ea6c714358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