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 助患者擺脫顏面三叉神經困擾

2024-11-14T14:29:55+00:00

五十多歲的陳先生,十多年前診斷出罹患三叉神經痛,狀況時好時壞,顏面不時襲來「閃電般」的劇痛或「刀割般」的刺痛,近期發作頻率變密集且週期縮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兩個月前至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就醫,透過高頻熱凝神經阻斷手術,明顯緩解困擾許久的顏面劇痛問題,陳先生說:「終於不用再面對這種不定時的痛苦,能夠好好生活、好好休息,實在太好了!」 雙和醫院疼痛中心主任,同時也是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疼痛控制科主任林嘉祥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是面部神經自主不正常放電,或是由外物刺激引起的異常敏感化所造成。大部分患者在初期可用抗癲癇藥物來穩定神經進而緩解疼痛,但仍有約2至3成的患者不適合該類藥物,或是服藥效果逐漸變差,後續就可考慮以手術方式來解決困擾。 其中,高頻熱凝神經阻斷手術是使用影像導引穿刺,只有類似抽血的針孔,沒有切割傷口,相較於傳統的經顱減壓手術風險較低,是三叉神經痛患者的最佳選擇之一。而雙和醫院目前採用新型的顱底外神經孔分支獨立觸及手術技術,成效與傳統經卵圓孔穿刺入顱內的方式相當,大幅降低顱內出血與併發感染等風險。 林嘉祥醫師解釋,高頻熱凝的治療技術又可分成兩項,其中低溫脈衝的神經調控治療,溫度控制小於攝氏42度,乃透過高能量的磁場效應去調控神經,進而穩定神經,達到止痛效果;然而,低溫脈衝相較高溫熱凝的手段通常成效稍低,且復發率稍高,但好處是不會損傷神經;另一種則是高頻熱凝神經阻斷手術,治療溫度約在攝氏60度到65度之間,有時甚至提高到攝氏80度到90度,利用高溫把三叉神經的髓鞘部分燒灼掉,抑制透過髓鞘跳躍式傳導的不正常放電以達到阻斷疼痛之效果。 雙和醫院疼痛中心兩年來以新型的手術方式已幫助30多名三叉神經痛患者解決疼痛困擾,林嘉祥醫師說明,取而代之的則是臉部頓麻的感覺,但即便是這種感覺,都比先前的劇烈疼痛舒適許多,更重要的是,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與睡眠品質,享受快樂且健康的人生不再遙不可及。   關於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的成因可分三類,首先是神經受到外物壓迫,最常見的是血管、血管瘤或是腫瘤;其二是神經遭帶狀皰疹侵犯;第三種則是找不出明顯原因。由於三叉神經分布在前額、面頰、及下巴,因此有可能只是觸碰到臉頰,或吃東西、打哈欠、刷牙或吹冷風等小事,都會引起令人極度不適的劇痛。 另外,三叉神經痛發作的頻率也與一般的神經痛不太一樣,其中起始發作時間是幾秒鐘到一、兩分鐘不等,一陣一陣的來襲,不太會出現持續性疼痛,也會出現發作數次後就消失數週,甚至是半年,才再次出現的間歇情況。如果有上述類似的主訴,大多可確診為三叉神經痛。 根據統計,三叉神經痛發生率約十萬分之四至五,大都出現在年逾半百的中年人族群,女性多於男性,大約是二比一。其中,出現在眼皮底下到上嘴角之間的第二叉神經疼痛比率較高,約佔所有患者的35%;其次是出現在下嘴角到耳朵前面的第三叉神經疼痛,約佔30%;出現在眼眶上面的第一叉神經疼痛較少,大約10%左右,另有少部分同時出現第一叉及第二叉的神經痛,或是第二叉及第三叉的神經痛,至於兩側顏面同時出現三叉神經痛的機率,則少之又少。 [...]

【雙和醫院】醫師節 雙和醫院光榮不斷

2024-11-14T14:19:16+00:00

11月12日是醫師節,在醫師節前夕,雙和醫院分別榮獲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第77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醫療典範獎/醫療貢獻獎及資深醫師頒獎典禮」 恭賀 永續路上不遺餘力的 程毅君院長 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接受 賴清德總統 頒發獎座表揚 台灣器官移植推手的 李明哲副院長 榮獲台灣醫療貢獻獎,接受 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13/12/06(五)14:00-17:00癌症資源中心活動:暖冬之約・布貼春聯

2024-11-14T14:03:34+00:00

在冬至的月份,隨著天氣轉涼,我們邀請復健師帶領大家進行簡單的暖身運動,讓身體暖和起來。暖身後,我們將進入創作時間,一同迎接新的一年,使用布條製作獨特的春聯,感受冬日的溫馨氛圍。 主題:暖冬之約・布貼春聯 時間:113/12/06(五)14:00-14:30(復健)、14:40-17:00(手作) 地點:北醫附醫蔡萬才癌症大樓8樓-5081會議室 對象及人數:癌症病友共20位 指導老師:高婕瑩復健師、張慕怡老師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J1BdjjmQDcNwGmVj7 聯絡電話:(02)2737-2181轉7825姜護理師 主辦單位:北醫附醫癌症資源中心*學員請攜帶剪刀跟鉛筆 注意事項: [...]

722安心血壓站 聯手產業共啟航

2024-11-13T10:35:01+00:00

為提升國人血壓管理便利性,國民健康署攜手各界,於藥局、量販店、超商、高鐵站、農漁會、里民活動中心等,鼓勵業者自主建置近2千家「722安心血壓站」,免費提供民眾測量血壓,並與民間APP合作試辦,導入手機APP及AI數位功能,協助民眾血壓健康管理。 便民服務 2千家「722安心血壓站」免費量血壓! 臺灣高血壓盛行率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2017至2020年統計,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已達26.8%,約每4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且高血壓性疾病更常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列,對健康威脅不容忽視。為提升國人量測血壓的便利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攜手國內多家連鎖企業,建置「722安心血壓站」,免費提供血壓量測服務,並與民間APP合作試辦,導入AI數位工具進行自我血壓管理。當血壓數值超標時,系統將自動發出警訊提醒,並依民眾需求提供戒菸、飲食及運動等衛教指導。截至今(113)年10月底,站點數量即將突破2,000站。今(12)日邀請企業代表及場域主管共同呼籲民眾善用安心血壓站,並號召更多企業加入「722安心血壓站」服務網絡,共同守護民眾的健康。 跨界合作 智慧化血壓管理 為提供民眾更為標準化的血壓量測環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攜手高血壓學會,制定「722安心血壓站」設置規範,並標準化血壓異常管理和衛教流程。透過遠距健康平台業者導入AI數位健康管理平台,可完整記錄血壓數據、追蹤健康狀況,使血壓管理更加精準與便利。 國民健康署與多方產業合作,由業界自主建置安心血壓站響應本次活動,並由國民健康署、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執行團隊協助輔導。本次合作先招募民眾生活中常接觸的通路,包括:藥局、量販店、超商、高鐵站、農漁會、里民活動中心等。血壓站仍持續盤點並建置中,截至今年10月底,站點已近2,000站,並遍布全台22縣市,未來站點數量將持續增加。 「722安心血壓站」 血壓管理更輕鬆 為瞭解自身血壓狀況並減少白袍高血壓的誤差,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遵循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然而,民眾常發生忘了量測或沒有紀錄的情形,因此透過AI數位工具提供便捷的推播提醒,民眾只要將血壓機的數值拍照、上傳至健康管理APP,系統即會透過AI技術和雲端服務解讀血壓數據,並輔以衛教建議,協助民眾進行血壓自我管理,有效降低高血壓風險。 [...]

【新國民醫院】本院即日起提供健檢特約服務,健檢中心自2025年1月起服務內容變動

2024-11-13T10:28:55+00:00

體檢項目、報告領取等健康檢查相關問題轉接健康檢查中心,分機301。 企業、公司行號若有異業合作、特約商需求轉接行政,分機118。 服務時間變更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00至11:00,下午13:00至15:30。 勞工體檢將提供郵寄服務,有需求的民眾於檢查當日跟健檢中心提出,並自行付費30元整。 新進勞工體檢費用變更為850元整,年度勞工體檢變更為950元整,檢查細項參考下圖 訊息轉載自新國民醫院官網首頁/訊息專區:https://www.skmh.com.tw/news_detail.php?Key=331

【萬芳醫院】自113年11月13日起,本院擴大由各科門診提供113年度公費【新冠】疫苗(莫德納JN.1)接種服務

2024-11-13T10:20:45+00:00

一、 113年度公費【新冠】疫苗(莫德納JN.1):        (一) 公費接種對象〔各類實施對象需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如為外籍人士,需持有居留證(包含外交官員證、國際機構官員證及外國機構官員證)〕:       【第二階段(113年11月1日起)】開放全民(年滿6個月以上) 民眾接種 (二) 曾接種新冠疫苗者接種,新冠疫苗接種需與前一劑間格12週(84天)以上。 二、 民眾可持相關證件至本院門診就診, [...]

免疫治療一定有效?免疫反應越激烈越好?醫師拆解免疫治療5大迷思

2024-11-12T09:16:02+00:00

【癌症HOLD得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謝政毅醫師 拆解免疫治療5大迷思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免疫治療出現後很多人搶著想用,認為「最新又貴一定有效」,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又有人說免疫治療是靠刺激自己的免疫系統來作用,所以副作用比較輕,真的嗎? 醫師為您詳解免疫治療副作用、免疫反應大小與治療效果的關係,以及假性惡化等 5 大常見問題! 00:00 開始 00:24 [...]

【真相與闢謠】從事肌力訓練,就可以想瘦哪兒就瘦哪兒,減少該部位脂肪?

2024-11-11T14:22:36+00:00

答案否。 坊間流傳的各種局部振動、產熱、發汗的運動器材無法達到局部瘦身的效果,原因是人體在代謝的過程中,脂肪的利用是全身性的,因此若想藉由運動瘦局部部位是不可行的。脂肪主要成分為「脂肪細胞」,脂肪細胞將脂肪分解至血液循環中,再由需要的肌肉從血液中取用,因此肌肉的位置與脂肪分解的位置並無關聯。研究上,也有不少實驗指出,局部運動無法造成局部減脂。譬如深蹲後,並無法單純讓腿減脂。 減肥時身體各處的脂肪都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消耗,運動須重視身體各部位的平衡,後續再靠肌力訓練加強或雕塑肌肉,讓身體線條更加明顯。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文章轉載自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服務園地/真相與闢謠/保健闢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