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兒童預防保健 及早發現及早矯治

2024-08-19T09:40:04+00:00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最深切的期盼,為幫助家長瞭解孩子的發育與健康狀態,並及早發現潛在的疾病或健康問題,國民健康署提供7歲以下7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與衛教指導。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7次兒童健檢不能少。 預防保健的實際案例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馬偕醫院資深新生兒科張瑞幸醫師分享提供兒童預防保健的實際經驗,曾經有一位兩個月大的寶寶,在檢查時發現有一個瞳孔在燈源照射下呈現白色,也就是白瞳孔反光,透過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醫師發現及協助,立刻轉診到眼科做進一步檢查,結果是先天眼球內部發育異常;也曾經有1位1歲3個月來做兒童預防保健以及打日本腦炎疫苗的孩子,孩子在做身體檢查時因怕生而哭鬧很難配合,但在家長安撫並趁著寶寶短暫安靜的一瞬間,由醫師做腹部的觸診,沒想到卻因此而摸到肝腫大,經超音波及後續檢測結果是肝母細胞瘤,透過兒童預防保健及時發現,經住院治療預後良好。 為幫助家長瞭解及善用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補助,國民健康署提供以下3大重點: 一、翻閱手冊,瞭解時程 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會擁有一本專屬的兒童健康手冊,只要翻開手冊的第1頁,就能看到7次兒童預防保健補助時程及建議使用年齡,手冊中也詳細列出7次補助所涵蓋的檢查項目,這些檢查項目都是經過兒童醫學及健康照護專家討論,列出不同年齡階段常見或必須特別關注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問題,透過醫師診察評估,瞭解兒童成長與健康狀態,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及早介入。 二、平日觀察,預先紀錄 為提供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醫師診察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也針對孩子各個成長階段設計家長紀錄事項,內容包括孩子的餵食狀況、睡眠情形以及發展狀況等,也讓家長可以將育兒方面擔心的事情,或想要請教醫師的問題預先紀錄下來,等帶孩子到醫院診所進行兒童預防保健時,就能讓醫師利用家長填寫的紀錄資料,更快速掌握及評估兒童健康及發育狀況。家長平常也可參考手冊中「兒童發展連續圖」、「家長紀錄事項」,以及手冊內的QR CODE,查看國民健康署製作的「寶貝成長路 檢前先紀錄」分齡影片,來檢視寶貝的發展是否落後。 [...]

健保收載癌症新藥及擴增支付標準5項

2024-08-16T10:54:11+00:00

癌症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 致力將具有治療效益之癌症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秉持全力照護癌友及減輕經濟負擔,亦同時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提供更好的治療效益。近期再度通過1項癌症新藥及3項癌症藥品擴增給付規定案,共挹注藥費約16億元,約有3,085位癌友受惠。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依國際臨床治療指引為三合一療法,健保署給付於第一線及第二線治療多採以三合一療法為主,且已收載2項anti-CD38單株抗體藥物用於第二線治療,第三線治療目前給付仍為二合一療法為主。健保署為再提升第三線之治療效益,收載含elotuzumab成分新藥與pomalidomide及dexamethasone併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第三線以上治療,提供醫師更具治療效益之三合一療法選項。 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第二名,乳癌早期之治療以化學治療及賀爾蒙藥物治療為主,標靶治療對於HER2陽性的乳癌更具顯著的療效。面對早期乳癌病友期盼,健保署積極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擴增含trastuzumab emtansine成分藥品用於早期乳癌,有效降低34%死亡風險,達成早期發現、早期達治療目標,提升乳癌病人醫療品質。 另外,考量前列腺癌病人有持續用藥之臨床治療需求,健保給付放寬總療程至36個月,讓治療達到更全面及完整性。此外亦擴增結腸直腸癌、膀胱癌、腎癌、子宮頸癌、卵巢癌、食道癌、胃癌、胰癌併有蝕骨性骨轉移之病人使用含denosumab成分藥品,降低骨骼相關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發生。 我國為幽門桿菌及胃癌盛行地區,健保給付亦放寬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接受除菌治療,可顯著降低日後罹患胃癌風險。對於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之初始用藥條件,由「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或上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確認為消化性潰瘍者」放寬為「經碳13尿素呼氣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查或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確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提高消化性潰瘍治療效益。預估每年約5.2萬名病人受惠,挹注藥費約0.37億元。 健保署表示,為提升癌友醫療治療品質,健保致力與國際治療接軌並加速新藥收載及擴增給付範圍。在有限的資源下,作最大效益分配,讓癌友獲得更好治療機會及照護。 [...]

健保通過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SMA及自體免疫相關疾病之藥品

2024-08-16T10:51:12+00:00

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 通過多項新藥給付,提升罕病病友、兒童、克隆氏症等脆弱族群之照護,共挹注藥費約23.95億元,約2,353位病友受惠。 健保署向來重視兒童族群的醫療照護及提升治療品質,由於早產兒常見之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往往容易造成呼吸急促、發紺、甚至死亡,為有效緩解新生兒症狀及減少插管治療之痛苦,健保署加速收載新藥Curosurf,並同時放寬給付規定用於未插管治療的新生兒病人,以期及早用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為滿足SMA病友的期待,放寬含nusinersen成分之脊髓腔內注射藥物及含risdiplam成分之口服液劑之給付條件:(1)原「3歲以下發病確診」擴增至「18歲以下發病確診」。(2)取消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起始治療條件。(3)使用nusinersen或risdiplam藥品後出現嚴重不耐受反應,得轉換一次。本次擴增給付廠商同意降價,預估每人每年藥費約660萬元,約250名病人受惠,藥費新增19億元。 臨床針對IL-36基因突變之全身性膿疱性乾癬尚無標靶治療藥物,由於考量目前3個主要醫療科技評估(HTA)組織均未建議給付含spesolimab成分新藥,健保署於113年7月透過暫時性支付方式納入支付,以期讓病人及早接受新藥治療,同時蒐集真實世界使用資料2年後評估治療後急性發作次數及住院頻率,倘具成本效益則納入常規支付。 收載新藥risankizumab用於克隆氏症,該藥品為人類IgGl單株抗體藥物,提供臨床醫師多一種用藥選擇。依社團法人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資料顯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未受良好控制,長期併發症為上皮細胞異常增生及大腸癌,嚴重時會導致死亡。爰健保署擴增治療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藥品之給付規定,倘病人連續2次因療程結束暫緩用藥而疾病復發,且第2次復發於藥效終止後3個月內發生,則可持續使用。另外放寬含abrocitinib成分藥品用於12歲以上未滿18歲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之病人。 為提升病人使用新藥之可及性,健保致力於加速新藥之收載及擴增給付範圍,未來亦將持續與藥物共擬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製藥界代表)一起努力,持續為病人給付具成本效益之新藥。 訊息轉載自中央健康保險署官網首頁/最新消息/新聞發布:https://www.nhi.gov.tw/ch/cp-15424-173a6-3255-1.html

夏日運動補水3適 免於熱傷害煩惱

2024-08-15T10:33:32+00:00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珈等,或是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及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都有可能因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夏日高溫屢創新高,炎熱天氣容易讓人不適。因此,在運動健身的同時或追求個人最佳紀錄前,千萬要注意氣溫變化並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陷入缺水危機!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特別提供「補水3適」,維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笑喝喝。 適時:戶外活動前1小時開始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儘量在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 適度: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時已經表示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或補水量超過1000毫升,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慢喝下400~600毫升的水,戶外活動中,則每15分鐘飲水200~300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若運動後體重減輕,減輕的體重即代表缺水量,須逐步補足身體流失的水分,同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深黃色表示身體缺水,需再補充飲水,此外,每小時最大飲水量勿超過1500毫升,避免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造成水中毒。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8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6648-79636-1.html

本土M痘上週新增5例,疫情持續升溫,呼籲符合對象儘速打滿2劑M痘疫苗,提升防護力。

2024-08-14T09:04:18+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3)日公布國內上週(8/6-8/12)新增5例M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青壯年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及南部,發病日介於7月29日至8月4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其中4例未曾接種過M痘疫苗。疾管署提醒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2024)年8月12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計40例(37例本土及3例境外),而8月未過半即已新增9例本土個案,相較7月新增15例、6月新增6例,疫情持續升溫。因夏季大型人潮聚集及社交活動眾多,為M痘流行高峰期,呼籲高風險民眾接種疫苗及落實自我防護。 依據WHO及各國監測資料,今年全球疫情緩升,但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且原僅流行於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東部之Ib亞型病毒,近期陸續擴散至鄰近國家,鑑於Ib亞型病毒相較全球流行之IIb亞型,致死率較高(DRC整體致死率約3.6%),WHO明日將開會評估是否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鄰近國家/地區部分,中國、越南、泰國疫情持續,澳洲自5月起出現明顯疫情,截至7月累計報告192例,且病例數仍持續上升,須密切監測發展趨勢。 疾管署提醒符合公費M痘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該署也提醒,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M痘的潛伏期可長達21天,部分個案在症狀出現前1至4天即可傳播M痘予他人,所以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疾管署統計,截至8月11日已有81,256人接種M痘疫苗,其中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53,503人,仍有約27,753人僅接種第一劑疫苗,提醒尚未完成第2劑接種者,應儘速完成,以達完整保護力。目前全國共211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M痘專區/M痘疫苗/M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部分院所亦有提供社區外展服務及夜間、假日門診服務,可直接點選各合作院所之連結網址進行預約掛號。 疾管署提醒,如有前往國內外之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務必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文章轉載自疾病管制署官網首頁/新聞稿: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JV5dskaoKbL_NTOPhshLIA?typeid=9

國內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個案,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風險較高,提醒民眾、醫療院所均要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即時就醫及通報診治

2024-08-14T09:01:07+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3)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包含3例死亡個案),分別為高雄市15例、臺南市及臺中市各2例,年齡介於 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7/24-8/7,其中17例具有慢性病史,7例有汙水、土壤等相關環境暴露史。死亡個案為50多歲女性、80多歲女性及60多歲男性,均具慢性病史,因類鼻疽併發肺炎或敗血性休克死亡。其餘新確診個案14例仍住院中、其中2例於加護病房治療。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疾管署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今(2024)年國內已累計37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30例為凱米颱風後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23例、臺南市4例、臺中市2例、嘉義縣1例。 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週,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因此近期仍持續會有個案出現。此外,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提醒民眾須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 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文章轉載自疾病管制署官網首頁/新聞稿: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DeM993XeKC1xNzAfMfNNBg?typeid=9

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且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保持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

2024-08-14T08:59:17+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3)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10個月大男嬰,於今(2024)年7月下旬因出現嗜睡、發燒等情形就醫,當日收住加護病房,住院中曾有肺水腫及休克情況,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個案經疾管署檢驗研判為感染克沙奇病毒A2併發重症,為全國今年第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32週(8月4日至8月10日)門急診就診計11,381人次,較前一週(11,506人次)持平,仍處流行期,疫情傳播風險持續;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另,暑假期間,全家出遊時,別忘了持續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請家長協助孩童出入公共場所後正確肥皂勤洗手,避免傳染病威脅。另外,今年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對腸病毒71型疫苗無交叉保護效果,打過自費腸病毒71型疫苗仍可能感染,同樣應做好防範措施。 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文章轉載自疾病管制署官網首頁/新聞稿: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1wThWRc7FEiJoQ0WU08MQ?typeid=9

【保健闢謠】如果沒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就不需做「糞便潛血檢查」嗎?

2024-08-12T08:57:37+00:00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與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16,000人新診斷為大腸癌以及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健康,沒有大腸癌家族史或症狀,就不用做糞便潛血檢查,但大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必須透過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國人終身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7~8%,大約每15人就有1人會罹患大腸癌。 有鑑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息肉,避免進展為大腸癌,且發現期別較早的癌症5年存活率可超過90%以上。(資料來源:臺灣癌症登記資料、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   訊息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服務園地/真相與闢謠/保健闢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8130    

加味菸危害不減 勿輕易嘗試! 支持菸害防制法禁用加味菸

2024-08-12T08:44:15+00:00

加味菸危害「青少年」及「女性族群」健康 拒絕菸品上癮 向加味菸say NO!   近年來,國人整體吸菸率逐年下降,包括青少年使用紙菸的吸菸率亦呈下降趨勢,然而,菸商為吸引青少年族群,透過在菸品中添加花果香、薄荷口味等添加物,試圖掩蓋菸草辛辣的刺激味,並推出設計新穎的造型包裝,利用誤導性訊息將產品定位為比「紙菸」更安全的選擇。甚至透過大量的開箱文及網紅傳播等新興媒體行銷手法,吸引年輕人使用。國民健康署重申,保護孩童,避免菸商干擾立場,並呼籲菸草業者停止向青少年及年輕族群提供有害健康的產品。   別讓加味菸成為青少年嘗試菸品的入門磚!   根據國外研究文獻指出,吸菸行為通常開始於青少年至青年時期,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有8個會選擇添加風味之菸品,以減少使用菸品時的嗆辣口感1。另外,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2也顯示,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國中34.0%、高中職42.8%),特別是女生的使用比率高於男生(國中女生為57.2%,男生為20.6%;高中職女生為60.7%,男生為35.8%)。國民健康署提醒,使用加味菸品同樣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健康危害。而加味菸品的甜味和香氣容易激發青少年的興趣而接觸或誤以為較無危害而持續使用,進而導致成癮,且不易戒除,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及身心發展。   [...]

健保提升住院整合照護計畫 8月1日起全國109家醫療單位提供服務 床位逾5千床

2024-08-09T09:03:18+00:00

衛生福利部為提升減輕住院病患家屬之照顧人力及經濟負擔,由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下稱照護司)及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今年預估挹注5.6億元,核定109家醫院,提供5,287床,相較於112年增加25家,873床位。新增醫院自113年8月1日起開始收案,針對住院病人,除自聘看護、家屬自行照顧外,醫院亦提供照護輔佐人力,適度減輕病患及家屬壓力。 因應國內面臨高齡化、少子化、上班族、老人照顧老人等社會現況,今(113)年為第3年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針對入住急性一般病床病人,並由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疾病嚴重程度,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以病房團隊人員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提供住院照護,家屬可以不需全天候留院照顧病人(或自聘看護) ,病人亦能獲得連續性及完整性的照護。由健保支付院所每日750點照護輔佐人力費用,民眾自行負擔0~1,050元住院整合照護輔佐服務費。 目前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經費來源,因總額專款預算有限,請有意願參與試辦之醫院提出申請計畫書,透過審查程序後,依遴選結果擇優試辦。111年10月起40家醫院開始試辦,隔年增至84家,投入約5.6億元。今年計有118家醫院提出申請,總申請床數為7,466床,經審查作業後,健保署於113年8月1日公告核定試辦醫院名單,通過核定醫院名單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查詢(首頁/健保服務/健保醫療計畫/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113年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核定試辦醫院)。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健保署六個分區(臺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東區)皆有核定試辦醫院,資源配置更全面。同時核定家數亦由84家擴增至109家,核定床數由4,414床擴增至5,287床。今年健保署辦理遴選核定前,由112年試辦醫院持續辦理,統計113年1月至5月,服務量達25萬人日,申報1.9億點。未來將持續積極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並冀期嘉惠更多需要的民眾。同時對醫療端除可減輕護理師工作負荷,降低護理師流失。另外,亦提供照護輔佐人員有穩定的收入,讓整體團隊合作穩定運作,為社會的健康福祉帶來實質貢獻,創造多贏局面。 訊息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8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6648-79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