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雙和校區 打造新創競爭力 助力產學研技術商品化

2024-07-29T10:16:15+00:00

2024亞洲年度生技產業盛會(BIO Asia)於2024年7月26日揭開序幕,展開為期4天的活動。開幕當日,臺北醫學大學張文昌董事、李岡遠副校長、劉景平研發長、蕭育仁事業長皆受邀參加大會開幕式共襄盛舉,展現臺北醫學大學推廣醫療創新的旺盛企圖心。國科會蘇振綱副主委帶領旗下處長參訪北醫大攤位,深入了解北醫大AI生醫領域的創新應用發展,也給予北醫大專業的肯定!這次盛會為各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促進生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展示最新的技術和創新。臺北醫學大學積極參與此次活動,突顯了其在生醫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對產業發展的強烈承諾。透過參與 BIO Asia,臺北醫學大學希望能夠加強與國際生技產業的連結,推動更多實質性的合作與技術轉移,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BIO Asia展會期間,北醫大醫療體系展出多項亮點,從預防篩檢、精準檢測與診斷、疾病治療到癒後照護,特色技術從三段五級的精準醫療科技項目中,共計17項目於會場展出。現場匯集超過13組國內外新創公司包括北醫大衍生新創「諭泰生技」所展出的肺仿生器官晶片精準肺癌藥物篩選平台、「神瑞人工智慧科技」所開發的兩項AI產品:「DeepLung-CAC」可透過低劑量CT影像快速偵測肺癌、心臟冠狀動脈鈣化與骨質疏鬆;「DeepBrain-Cognito」可藉由MRI影像,判讀腦齡健康以預測失智風險。另外一方面,北醫生醫加速器今年帶領9組新創團隊包含奈捷生物科技、路明思、精拓生技、亞大基因、神經元科技、聚動分子、韓國MedySapiens新創等,展現目前市場發展成果。        在國科會與教育部深耕計畫支持下,TMU SPARK [...]

打造健康臺灣 肺癌篩檢2週年 扭轉千餘家庭命運

2024-07-29T09:43:43+00:00

我國112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1.6人,相較100年每十萬人口26.0人,已下降16.9%,但肺癌仍占112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5%),於我國112年癌症死亡人數居第1位(10,348人)、110年癌症發生人數亦居第1位(16,880人),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臺灣自此成為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截至113年6月30日止,全國已有11萬4,445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40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了83.2% (1,165人),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只要篩檢異常之民眾儘早接受確診及治療,就有助於提升肺癌存活率,除了挽救個案生命,也扭轉了個案家庭的命運。 肺癌篩檢 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佳 肺癌患者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期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速降至1成,依據110年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我國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晚期個案占6成以上。為及早發現肺癌,國民健康署參考國內外實證,採用目前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LDCT作為篩檢工具,符合篩檢資格的對象如下,可至190家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預約安排檢查(查詢網址https://gov.tw/ZUp)。 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備註)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高風險族群趕快來 關心身體早篩檢 [...]

國內COVID-19疫情雖降,但仍處流行期且死亡數上升,另鄰近日本疫情持續上升,建議民眾出發前儘早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免疫保護,並落實個人衛生習慣維護自身健康

2024-07-26T10:10:26+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3)日表示,上週(7/16-7/22)新增77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7/9-7/15)新增896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12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0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 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下降,惟仍處流行期且死亡數上升,仍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病例檢出以JN.1占比37%為多,KP.3、KP.2及XDV.1占比上升,分別為18%、17%及11%,LB.1占比為16%,呈下降;境外以JN.1占29%及KP.3占26%為多,其次依序為KP.2占17%、LB.1占12%及XDV.1占12%,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 疾管署指出,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數自今年5月中旬起,已連續10週上升,第28週(7/8-7/14)報告55,000餘例,每家醫療機構平均就診人數為11.18例,是前一週的1.39倍,日本此波疫情以KP.3為主要流行病毒株。近期正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增加,請規劃前往日本之民眾,應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免疫保護,並落實勤洗手 、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9.1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7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24%、2.3%;由於國際疫情仍為流行,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70.8萬劑、Novavax XBB疫苗僅約2,400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 疾管署提醒,目前疫情仍處流行期,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閱。 訊息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7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6649-79439-1.html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新聞稿: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OoxdZMRwoE_EOh5GDUjMxw?typeid=9&fbclid=IwY2xjawEP5BZleHRuA2FlbQIxMAABHd5pVd1ZhdSo9JTK3jl6pjubKk8Haco-RqijbFa-y7SldROuQ3UoFPnsNw_aem_k1qLzLPyD0LYeFOpbKdn1w

青壯的心誰傾聽?心理健康支持擴大方案來了!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1日上路

2024-07-26T09:49:36+00:00

繼去年廣受各界支持迴響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福部擴大延伸,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由衛福部邱泰源部長率領八大公、學、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及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共同發布,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廖士程教授、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擔任代言人,與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攜手拍攝宣導影片,鼓勵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勇於求助,並學習如何提升自我能力、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以促進心理健康。 青壯世代心理風暴來襲,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30-45歲族群最高,每四人即有一人 根據「臺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民國99-109年)的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也就是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根據健保署統計,青壯世代的精神醫療使用亦有增加趨勢,105-111年15-45歲精神科就醫率從7.4%增加到9.5%,成長率達27%。去年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後,使用十分踴躍、亦顯示民眾確有其需求,因此今年擴大此方案適用年齡至15-45歲,以符合青壯世代的心理健康需求。 男兒有淚不輕「談」,心理耗損三明治族群超過525萬人 青壯族群憂鬱症逐年升高,「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指出,精神醫療就醫比例在30-45歲民眾自105至111年成長11.7%,然而就醫民眾中,男性就醫人數卻呈下降趨勢,暗藏男兒有淚不輕「談」的心理健康威脅。此外,31-45歲青壯世代也正步入「三明治族群」,研究指出「經濟負擔」、「角色衝突與緊張」及「工作狀態」等,常為三明治族群心理耗損的來源。因此青壯世代的三明治族群約525萬人,其心理健康,亟須社會關注。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滿意度96%,延伸青壯族群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擴大心理健康支持三大重點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去年8月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獲得廣大迴響。截至113年6月底止,服務人數高達29,920人(76,350人次),方案滿意度高達96%,且有95%使用者認為此方案對自己有幫助,正向幸福分數平均提升2.84分,高風險即早治療者更破萬人(10,091人),佔使用者達33.7%。 113年8月1日起,衛福部擴大補助3億3,600萬,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擴大延伸心理支持方案有三大重點,包括:「鼓勵求助、面對問題」、「個人能力、正向成長」、「風險轉介、及早就醫」。 為了讓服務更便利及時,心理健康司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優化網路資訊平台,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以及預約名額狀況。心理健康司也積極提升簽約機構量能,今年可望增至近500家,單一院所由每週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 邱泰源部長呼籲:打破迷思追求健康「心」生活 [...]

「食」不下嚥要注意,儘早戒菸酒檳!

2024-07-26T09:11:52+00:00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共有2,881 人,其中男性就占了9成以上,高達2,614人,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其中50至69歲發生人數占7成以上;此外,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民國112 年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也占了9成以上,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風險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4項行為: (1)長期吸菸 (2)嚼食檳榔 (3)飲酒過量 (4)經常食用高溫或太燙、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子。依據110年癌症登記資料,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2%有吸菸行為、52.4%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9%有嚼檳榔的行為。由於食道癌尚無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避免食用過燙食物、遠離風險因子(菸、酒、檳)及養成運動習慣,都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撇步。 落實健康生活,遠離食道癌!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

消除C肝 接軌國際 政府出錢 您來篩檢

2024-07-26T08:52:54+0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於2030年達成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而台灣希望超前於2025年消除C型肝炎,目前離目標只差最後一哩路。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45至79歲(原住民提前至40歲)的民眾,如果未因疾病或未接受過B、C型肝炎篩檢的健康檢查,醫療機構會提醒您可接受B、C型肝炎篩檢,民眾亦可至成人預防保健機構查詢有無符合篩檢資格。政府幫您付錢篩檢,若經確認為C肝患者,C肝治癒率近99%,健保署將全額給付用藥。 十大死因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顯著下降  B、C肝篩檢功不可沒 自民國88年開始於成人健檢中提供BC肝篩檢,國民健康署又於109年擴大成人B、C型肝炎篩檢服務對象,篩檢人數已從擴大前每年僅篩檢8.5萬人,增加至每年可篩檢80至100萬人。衛生福利部113年6月份公布之「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為3,813人,較111年減少294人,死亡人數顯著下降,死亡率下降7.2%。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因排名則從民國92年第8名持續下降,期間配合C肝新藥給付,111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退出國人十大死因,顯見多年來積極推動B、C型肝炎篩檢確有成效。 提升篩檢費用、補助轉介費用,期有更多院所加入行列 為鼓勵更多醫療院所參與B、C型肝炎篩檢行列,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自113年起提升醫療院所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費用,由200元提升至370元;再針對主動轉介及後續積極檢驗病毒之醫療院所各獎勵100元。再再鼓勵更多的醫療團隊及醫事人員參與,主動發現個案,積極關懷須治療之民眾。 提供山地偏鄉離島地區C肝抗體快篩 消除C肝不漏接 另外,考量山地偏鄉離島地區抽血不便,國民健康署直接採購及提供C型肝炎抗體快篩試劑予縣市衛生局,以找出C肝抗體陽性的民眾,進一步進行HCV RNA病毒量檢驗。根治C肝,沒有城鄉差異,許多山地鄉甚至比一般鄉鎮更早根除。 避免感染B、C型肝炎趨吉避凶 建議民眾要避免接觸感染B、C型肝炎危險因子,如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行為;若需要穿耳洞、刺青工具等行為,則需充分消毒滅菌,並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針具、刮鬍刀、牙刷、指甲剪;不從事無保護的性行為。再透過B、C型肝炎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自身健康把關。想了解更多,請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

國民健康署 呼籲請善用 癌症病友服務

2024-07-23T09:21:48+00:00

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癌症病人存活期相對增加,也需要更多持續性且多層面的整合性照護服務。為協助癌症病友學習適應所面臨的身、心、家庭、社會等問題,國民健康署呼籲請善用「癌症資源中心」與「台灣癌症資源網」實體與網路的癌症資源服務,陪伴安心抗癌不打烊。 1.癌症資源中心 為了讓癌友及其家人能夠正確獲得各種癌症相關資訊,自2000年國民健康署擴大補助49家癌症診療品質提升計畫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2007年委託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研擬癌症資源單一窗服務模式,2008年於北、中、南、東6家醫院試辦,至2024年已有105家醫院設置癌症資源中心(名單連結:https://pse.is/3lqz36),提供了各項癌症服務資訊,從了解癌症、接受治療、副作用的處理、回家後的照護,到心理支持與社會資源,整合院內外資源,以專責護理師、社工師或心理師透過制度化服務流程,讓癌症病友及家人迅速獲得有品質、符合需求的整合性癌症資源服務,並協助病友與院內各團隊溝通,促使癌友及其家庭在治療後能順利返回社區,每年約服務12萬人次。另委託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辦理癌症資源中心專責人員培訓,協助提升其癌症病友服務能力,並辦理分區輔導會議,藉由輔導專家給予回饋,及協助資源整合,使資源可有效連結與利用。 2.台灣癌症資源網 為提供癌友及其家人能快速找到所需資源,台灣癌症資源網(連結:https://www.crm.org.tw/)集結台灣各地醫院、民間單位、政府及企業資源,並導入客製化媒合與搜尋的技術,以「個人化推薦」方式,可依所需選擇癌別、年齡、罹癌治療階段及居住地,提供「顧身體」、「找資源」、「顧心靈」、「放輕鬆」、「挺家屬」、「保權益」6大生活需求,為癌友及其家人精準推薦所需的抗癌資源與服務,並提供多元化的團體課程、交流會、座談會及工作坊等活動,讓癌友在抗癌同行路上不孤單,2020年約有14萬人次使用,並持續增加中。 訊息轉載自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健康主題/預防保健/癌症防治/癌症病友服務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48

談如何選擇合適的腦動脈瘤治療方式

2024-07-18T09:16:04+00:00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 陳榮鈺 主治醫師) 腦動脈瘤是腦部動脈的一種不正常現象,當腦部動脈血管壁長期受到血流不平均的壓力,使動脈血管鼓出囊泡,就會產生腦動脈瘤。由於腦動脈瘤的結構變化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都可能加速動脈瘤破裂,導致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也是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由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腦出血,嚴重可能造成死亡、植物人、或其他神經性後遺症。 ; 目前,腦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手術。前者是透過開顱在自然間隙分離腦組織,使用金屬夾子夾閉動脈瘤瘤頸,這樣腦血管中的血流就不會再進入動脈瘤,但開顱手術的恢復期稍長。血管內介入手術則是透過微創方式在腹股溝處穿刺股動脈,或由手腕橈動脈穿刺,藉由X光透視及血管攝影輔助下,將微導管放到病灶處。再透過微導管遞送白金線圈到動脈瘤瘤囊,將動脈瘤完全填塞,使降低或阻止血流進入動脈瘤,達到治療效果。【上圖:血管內介入手術:白金線圈栓塞療法】 由於醫療技術及科技的進步,現在血管內治療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遞送血流導向裝置(Flow [...]

女性朋友們「您今年抹了嗎?」 落實3早原則「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2024-07-17T09:27:25+00:00

子宮頸癌「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由於早期子宮頸癌並沒有明顯症狀或疼痛,不易讓人察覺異狀,惟有透過篩檢才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國民健康署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民國84年每10萬人25人下降至110年每10萬人7人,發生人數由2,136人下降至1,310人,降幅已達7成以上,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由第1名下降至第11名,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成效顯著。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符合資格女性,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婦產科醫師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32歲婦女在結婚時,至門診接受婚後孕前的相關檢查,經醫師建議同時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發現有癌前病變,真是晴天霹靂的打擊,經由醫師專業且耐心地說明,並進一步於門診做了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局部病變組織,之後只需做定期抹片追蹤,該婦女在手術傷口復原後,也順利懷孕及生下健康寶寶。」這個案例是在提醒婦女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不要因為怕抹片結果異常而不做檢查,若從癌前病變演變成癌症才治療,子宮可能需要切除或接受化療、電療,對健康及生活品質影響相當大;如果是在癌前病變的階段發現,早期治療與處置相對簡單,大部分只需簡單門診手術及後續追蹤即可恢復健康。   子宮頸癌若晚期才發現 5年存活率僅2成   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雖然多數人會自行痊癒,但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引起細胞的惡性病變,再由癌前病變進展為子宮頸癌。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分析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第0至1期的個案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2期個案5年存活率尚達7成以上,但等到第4期才被發現則5年存活率僅2成,可見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凡是符合資格的婦女,應儘早接受檢查,落實3早原則「早篩檢、早發現、早治療」。重視自己的健康,避免癌症上身,防癌就從「抹了沒」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