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的一線生機–臨床試驗

2020-05-05T09:26:25+00:00

羅先生是66歲的大腸癌的患者,過去曾在一家南部醫學中心做了傳統手術,以及後續的化學治療。隨著患者後續經歷腫瘤復發、治療腫瘤、腫瘤受控制、腫瘤再惡化等階段,並不斷地重覆著此過程。最後,在健保藥物幾乎用罊的狀況下,患者經人介紹找到了我。 一開始,我先請一般外科對患者大腸癌轉移至肝臟部分,予以手術切除,並加以輔助性化療。雖然維持了一段時日,患者的大腸癌細胞卻轉移至肺部。於是,又再請胸腔外科做切除手術和消融術,同樣地亦維持了一段時日。之後雖有再開立輔助性化學治療的藥物,其肺部的病灶卻再度惡化。至此,繼續以傳統的治療方式對這位患者已不再有進一步的助益。 [...]

當前轉移性癌症治療的反思 (上)

2020-04-10T07:05:40+00:00

癌細胞的生物行為可歸納為下述: 1.是病人自己的細胞,免疫系統認不出來; 2.不是外界侵入的細胞,早期不易引起症狀; 3.是失控的細胞 (從高度分化回到原始); 4.會從原本的器官跑到別種器官; 5.癌細胞會綁架其他細胞幫忙自己存活; 6.採用無氧代謝,大量攝取葡萄糖。當癌症一旦發生轉移它就變成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外科手術、局部性療法與放射治療並非全身性治療;賀爾蒙治劑、血管生成抑制劑、分子標靶藥物僅能控制,無法根治;化學治療雖然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方案,但所造成的副作用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它是人類在發展癌症治療的歷史中一個美麗的錯誤,絕非最終解決之道。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癌症形成與發展的原因才有可能有效的破解癌症並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癌症的形成與進展和基因突變、表觀基因變化、細胞訊息傳導俓路的變異、以及細胞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相關的研究如火如荼進行中。合理的治癌哲學應是1. 利用各種治療方案將癌細胞數目降低到免疫系統能控制的範圍內; [...]

當前轉移性癌症治療的反思 (下)

2020-04-10T07:07:11+00:00

癌症是一種基因的變異疾病,但是這並不代表癌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大約85~90%癌症的產生和環境因子比較相關,10~15%的癌症形成則和遺傳因子比較相關。所以說癌症是一種生活型態的疾病,30%和吸菸有關,7%和環境汙染與輻射有關,14~20%和肥胖有關,18%和感染症有關。遺傳因子雖無法改變但是環境因子絕對可以改變,若想避免癌症發生或是復發,環境因子的修飾有其絕對的重要性。 癌細胞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代謝重設,譬如說癌細胞會攝取大量的葡萄糖採用無氧代謝來產生能量,這種改變代謝路徑的目的如下:確保缺氧時仍能合成足夠的ATP,確保有足夠的原料供自己增殖,讓周圍的細胞得不到營養以創造空間,釋放酸性物質幫助自己侵犯周遭環境以及抑制免疫系統,增加對自由基之抗性,如淋巴球與巨噬細胞降低自由基之產生。 [...]

癌友勿因疫情怕就醫 安心就診五撇步

2020-04-08T14:37:13+00:00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以來,部分癌友因為擔心感染而不敢就醫。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癌友安心就診五撇步「選認證醫院、出入戴口罩、落實勤洗手、緊急要就醫、停留要縮短」,呼籲民眾切勿因為不敢到醫院就醫診治,反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癌症的最佳時機,其實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療才是真正殺手。 撇步一 選認證醫院  為提供癌友就醫選擇參考,國民健康署今年公布臺灣共有60家醫院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 (名單如附件),藉由認證醫院及醫護團隊共同努力,我國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從認證前的50%(93-97年),提升到57%(101-105年),醫院的癌症治療品質值得民眾信賴,最新認證醫院名單已公布於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s://reurl.cc/E78ORK)。 [...]

關於精準醫學你需要知道的這些事

2020-04-08T14:55:35+00:00

「數十年後回顧,史學家將可能把2017年視為精準醫學爆發的一年。」   由於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成功,源自製造業的標準化流程成為人類文明中解決大量需求的最有力思維。幾乎在同一時期,醫學也開始蓬勃發展,抗生素、疫苗、麻醉、醫學影像、癌症治療等等技術在百年內推陳出新,無數的標準化流程有效地大幅改善公共衛生,延長人類壽命。然而時至二十一世紀,此架構下醫療技術的進展速度追不上變化多端的個體、環境與疾病多元性,因此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式,「精準醫學」的概念在2011年被提出,並且在過去7年出現爆炸性的蓬勃發展。 [...]

帶妳了解乳癌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 (下)

2020-04-08T14:56:29+00:00

在前兩集健康報我們已經為各位女性朋友介紹過乳癌手術之前常使用的檢查方法、影像檢查的重要性、乳癌轉移之影像評估、電腦斷層造影檢查,以及檢驗數據異常處理與偵測循環腫瘤細胞擬定治療方案。本集繼續為各位介紹病理預後因子的評估與意義、核磁共振的使用與考量、局部復發的偵測,以及保留生育能力的諮詢,作最後完整說明,如下: ◎病理預後因子的評估與意義   (1) Ki-67:以往病理常用有絲分裂活性來代表細胞增生程度,Ki-67 是ㄧ種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代表細胞分裂增生活性,經由細胞核染色呈色比例而給比值評分。在病理報告中,ER、PR、Her-2、Ki-67 [...]

帶妳了解乳癌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中)

2020-04-08T14:57:27+00:00

在上一集健康報我們已經為各位女性朋友介紹過乳癌手術之前常使用的檢查方法及影像檢查的重要性,接著要繼續介紹乳癌轉移之影像評估、 電腦斷層造影檢查,以及檢驗數據異常處理與偵測循環腫瘤細胞擬定治療方案。其說明如下: ◎哪些人需進行遠處轉移影像評估?   乳癌除了局部侵犯乳房組織外,更可能轉移到遠處組織,如:肺、骨骼、肝臟、腦等器官,而危害生命安全,乳癌一旦經病理確立診斷後,進一步檢查項目則依病人期別、病理切片結果及臨床上轉移的懷疑度而異。臨床上期數I-IIB 乳癌無需進行血液或遠處轉移與否的影像評估,因此對大部份早期乳癌(0、Ⅰ、Ⅱ期)並不需要電腦斷層檢查,但是如果臨床表徵、症狀有懷疑遠處轉移之慮時,則需要檢測血液或影像。III [...]

帶妳了解乳癌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上)

2020-04-08T14:58:23+00:00

妳知道罹患乳癌其手術前、手術後該做哪些檢查與追蹤項目嗎?將分不同篇幅來為您解惑。   ■粗針切片檢查【圖一】與影像( 如: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 是必須的準備要項,粗針切片能提供乳癌病理報告,乳癌病理形態、雌激素受體狀態(ER)、黃體素受體狀態(PR)、人類上皮因子接受體第2 [...]

重視兒童癌症存活者-北醫附醫首創國內「兒童腫瘤長期追蹤特別門診」

2020-01-03T14:49:28+00:00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有越來越多兒童癌症病友成功治癒,因此「兒癌存活者」的人數也日益增加。在臺灣,每年有500多位兒童被診斷出癌症,因此每年將有400多位兒童成為「兒癌存活者」。 儘管兒癌存活率已大幅提升,兒癌存活者仍可能因治療的延遲效應 (late effects)或嚴重併發症而影響到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若干惡性疾病特別是腦瘤和骨腫瘤,與這群兒癌存活者的長期健康狀況有關。醫學界目前已深刻瞭解到及早確認、處理與預防這些兒癌治療相關併發症的重要性。然而這當中仍有許多挑戰,因為併發症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器官系統,且難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美國兒癌存活者研究組織(Childh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