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scription
食道癌大致上分為兩類:東方人大多是鱗狀上皮細胞癌;而西方人則大多是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癌。目前已知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有抽菸、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而其中抽菸、喝酒、檳榔同時也是頭頸癌(口腔癌)的高危險因子。
食道癌屬於難以早期診斷,局部及遠端轉移不易控制,且致死率高之重大疾病。臺灣癌症登記中心資料顯示,2014至2018年間被診斷出癌症的臺灣男性患者中,10大癌症之平均存活超過5年之比例為45.6%,而食道癌僅18.7%為10大癌症患者中存活率最低之患者。【右圖:左為臺北癌症中心食道癌團隊召集人吳玉琮醫師,右為北醫附醫胸腔外科鍾政錦醫師】
現代食道癌治療強調團隊合作與精準醫學,以經臨床實驗證實有效的診斷及治療準則為依據,再經由多專科團隊充分討論,為每個患者量身訂製最適當的治療計畫。簡單而言,對於癌細胞只局限於表淺的食道黏膜層,非常早期的患者,可以使用上消化道食道內視鏡做黏膜切除根治之,不需手術切除整段食道。而對於癌細胞已侵犯超過食道黏膜下層之患者,如生理狀況良好,局部侵犯的腫瘤有機會完整切除之患者而言,可以選擇直接手術切除,或合併放射化學治療後加上食道切除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針。
至於選擇何種治療方法及影響其治療預後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腫瘤之部位及大小、病理組織型態、局部淋巴侵犯之個數及範圍,以及放射化學治療後手術切除之食道病理檢體中,癌細胞殘留的狀態等因素決定。如生理狀況不允許、或不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其主要治療模式為決定性的放射及化學治療。晚期已轉移至非局部淋巴組織或遠端器官之患者,則以化學治療為主。
然而近幾十年來之食道癌研究顯示,在其他癌症有顯著效果之標靶治療或抗新生血管治療,對食道鱗狀上皮癌患者皆無法有效改善其療效。然而就在食道癌治療專家感到憂心之際,近年來食道癌治療終於迎來重大之突破。【左圖: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有抽菸、喝酒、檳榔、醃漬食物、煙燻食物及過熱的飲食等】
1.是以往經過放化學治療再加上手術切除食道之患者:如果病理檢體內之食道或淋巴組織仍殘存有癌細胞,則患者有相當高之比例會復發。尤其是鱗狀上皮癌患者,研究顯示在手術後加上各種治療都無法顯著降低其復發率,有些治療甚至還會降低其存活率,以致於先前的治療準則都只建議追蹤觀察即可。
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無論是鱗狀上皮癌還是胃食道交接處之腺癌,術後加上一年之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能大幅提高患者的疾病無復發存活率(disease free survival)之中位數從11.0個月加倍到22.4個月。雖然整體存活率因追蹤觀察之時間不夠長尚未成熟,但已經帶給臨床醫師莫大的信心,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已經在2021年5月核准了在鱗狀上皮癌或腺癌,術後使用nivolumab 作為術後的輔助治療,目前也已經列入新的臨床治療準則。
2.是對於晚期無法切除、復發或轉移之鱗狀上皮癌的第一線治療:以往都建議單獨使用化學治療。而最近研究顯示nivolumab,合併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或化學治療,相較於單獨使用化學治療,會提高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及較持久的反應率(durable response),因此也將此類免疫藥物(包括另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處方納入晚期食道癌之一線或二線之治療,建議根據PD-L1分子檢驗之結果使用。另一個針對晚期胃食道交接處之腺癌的研究顯示,nivolumab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單獨化學,也可以提高整體存活率及持久的反應率。此類處方已經納入晚期食道腺癌的一線治療。
總而言之,對於局部區域性或晚期食道癌的治療,目前已有明顯的進展,但中晚期食道癌仍是威脅全球及國人的致命性疾病。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手術等三大標準治療模式外,免疫治療儼然已成為第四種標準治療方式。然而其他新興治療方式及組合,如加上標靶治療、癌症疫苗和抗血管新生治療等能否增加療效,則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及驗證。因此臨床醫師應鼓勵患者參加設計優良的臨床實驗及研究,使得食道癌的治療上能有更多突破及持續性之進展,以提高整體之治癒率,造福患者。(文/吳玉琮.鍾政錦,臺北癌症中心食道癌團隊召集人醫師.北醫附醫胸腔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