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 擊癌在妳 遠離乳癌風險與未來發展

窈窕淑女 擊癌在妳 遠離乳癌風險與未來發展

 時間: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13:00-16:30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國際會議廳 報名方式:電話報名/網路報名 (名額有限‧請預先報名) 報名專線:02-2717-1986至乳癌講座小組報名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k552rr ...
(閱讀更多)
乳癌分期2.0 ~ 基因檢測新紀元

乳癌分期2.0 ~ 基因檢測新紀元

臨床上根據腫瘤大小 (T)、淋巴腺轉移狀態 (N)、 遠處轉移與否 (M) 的 TNM 分期源於 1959 年,長久來 一直是乳癌分期 ( 包括臨床、病理分期 ) 的主流,也得 以預測病人預後及作為治療的根據。然而,由於臨床、 實驗科學、轉譯醫學的進步,讓我們對乳癌的面像有更 清楚的認知與瞭解,如生物標記雌激素受體 (Estrogen Receptor;ER)、 黃 體 素 受 體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第 二 型 人 類 上 皮 細 胞 生 長 因 子 受 體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閱讀更多)
乳癌新手術 讓您保住雙峰留自信

乳癌新手術 讓您保住雙峰留自信

安潔莉娜裘莉因帶有家族遺傳基因病變而施行預防性乳房全切除,然而術後依然擁有美麗的乳房外 形、免除了將來罹患乳癌陰影;主要歸功於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文中將為妳介紹此漸漸趨向 成為主流的整形式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 ◎何謂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 ? 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將乳 腺組織幾乎完全切除但保留了乳頭乳暈和乳房原來的 皮膚而得以配合整形重建。術中須保留乳暈下少許乳 腺組織以避免乳頭缺血壞死,與傳統的乳房全切除(切 除乳頭、整個乳房及大部分胸前皮膚 ),比起來有更 美好的乳房外觀效果。 ◎安全性與傳統乳房全切除手術差異何在 ? 早在 1962 年,Freeman 發表了全球第一例皮下乳 房切除術後,在 1990 年代,有些醫師嘗試將這種技 術應用在預防性乳房切除的病人身上,且被證實能大 幅降低乳癌高危險族群 ( 有家族史或是攜帶 BRCA 基 因的患者 ) 的乳癌發生率。後來有些研究指出對於早 期乳癌也是一種安全的選擇,在過去的 20 年到現在, 一些關於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回顧性的研究證明 了該方法在腫瘤學上安全性,從這些文獻上得知,此 術式的五年總存活率大概介於 88 - 100%。對於整體 疾病的局部復發率和乳頭乳暈的局部復發率通常都低 5%,而且乳頭乳暈的局部復發率大部分研究都是低於 10%。另外 De La Cruz L 在 2015 ...
(閱讀更多)
兒癌飲食-化療期間我的小孩怎麼吃?

兒癌飲食-化療期間我的小孩怎麼吃?

在兒童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治療的過程中,身體正值免疫抑制階段,通常白血球數目會降得相當低,孩子極容易感染,飲食上我們建議採用「低微生物餐」。       「低微生物餐」的意思,是儘可能降低食物中的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等,來保護抵抗力較弱的孩子。 https://www.cancertaipei.tw/wp-content/uploads/2019/07/food.jpg 主食方面,化療期間萬萬不可生食(包括生肉、生魚片、生蛋製品、生菜沙拉)。近年盛行的日式飲食,常常會用到黃豆來進行發酵。病童應禁吃生味增、味增醬。但充分煮滾後的味增湯可以吃。不要讓病童隔餐食用,應嚴加注意對食器消毒及食材保存,也應避免煙燻及醃漬的食物。 化療期間,蛋白質的攝取相當重要。乳製品中的保久乳、奶粉沖泡的配方奶、合格廠牌的冰激凌,有充分烹煮過的起士(例如焗烤),都是可以吃的。相對地,未經滅菌的生乳及乳製品,應避免食用。 避免吃沒有洗乾淨或發霉的蔬果,且水果要去皮後再吃。天然蜂蜜偶而可能會有肉毒桿菌,病童應避免食用。 最後,保存食物須注意熟食應維持在60℃以上,冷食儲存於4℃以下,以避免細菌茲生。 ...
(閱讀更多)
乳房手術隱藏疤痕不是夢-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

乳房手術隱藏疤痕不是夢-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

內視鏡手術在外科領域的運用,早已趨臻成熟,接受內視鏡乳癌手術的病患,由於傷口較小能夠達 到術後減少疼痛、快速恢復以及疤痕美觀的優點。現今世界上許多地方,特別是亞洲國家如日本、台灣、 中國大陸、香港及韓國,乳癌微創內視鏡手術已成為乳癌手術治療的選項之一。 ◎何謂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 ? 利用內視鏡輔助器械協助下來完成乳癌切除的手 術動作,避免了傳統乳房切除手術對外形、心理所造 成的創傷。手術時經由腋下、乳暈旁傷口導入內視鏡 輔具,於乳房內視鏡輔具提起拉撐所建立的組織空間, 藉由內視鏡視覺輔助系統將乳腺組織從胸大肌、乳房 皮瓣與之剝離,同時可經由腋下傷口進行前哨淋巴腺 切片或腋下淋巴腺廓清手術。最常使用於乳頭乳暈保 留的乳房全切除手術,偶而也用於乳癌的乳房保留手 術或切除乳頭乳暈保留皮膚的內視鏡輔助皮膚保留乳 房切除手術。良性乳房腫瘤切除使用內視鏡乳房微創 手術機會極少,也不值得;用以切除乳房良性腫瘤, 真空輔助乳房微創手術比內視鏡乳房微創手術更能發 揮其優勢與特色,免除了內視鏡乳房微創手術必須進 行的全身麻醉與組織切除後的乳房塌陷、變形。 ◎與傳統乳房切除手術有何差別 ? 傳統乳房切除手術範圍包括切除乳頭、全部乳腺、 大部分胸前皮膚、併施行腋下淋巴腺切片或廓清術, 會在胸前留下 15 〜 20 公分長傷口【圖一】,不論對身體外形上或心理上都有極大衝擊影響。縱使在施行 傳統「乳房保留手術」時也需於乳房皮膚劃一約 3 〜 5 公分傷口,對腫瘤做局部廣範圍切除,同時在腋下 另有一約 3 〜 5 公分傷口,來進行前哨淋巴腺切片或 腋下淋巴腺廓清術【圖二】。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祇 於腋下劃一約 5 公分傷口,另外乳暈處則約有半個乳暈大小的傷口【圖三】 ,使手術傷口隱藏於較不明顯 的位置,得以讓身體外觀改變的衝擊減至最低。 https://www.cancertaipei.tw/wp-content/uploads/2019/07/MikeImage-2019-07-08-上午11.58.13.jpghttps://www.cancertaipei.tw/wp-content/uploads/2019/07/MikeImage-2019-07-08-上午11.57.36.jpghttps://www.cancertaipei.tw/wp-content/uploads/2019/07/MikeImage-2019-07-08-上午11.57.52.jpg ◎如何執行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 ? 在全身麻醉下先利用超音波來定位腫瘤位置,並 ...
(閱讀更多)
戰勝乳癌復發(下)

戰勝乳癌復發(下)

基於上述,當我們在面對癌症復發時,可以朝下列方向檢討: 1. 是否在第一次治療時未遵醫囑導致治療不完全,如果確是如此重新開始接受治療應該大多會得到不錯之結果。 2. 第一次治療若已完整,要考量癌細胞對藥物具有抗藥性,這可從第一次治療開始到復發時間(無病存活期)之長短看出一些端倪,無病存活期愈短代表抗藥性存在的機率越大,反之,無病存活期愈長則代表抗藥性機會越低,選用與前次治療作用機轉不同之藥物及方式才能得到較佳之成效。 3. 是否自己忽略了某些重要因子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才促成了疾病之復發。雖然老化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從營養的注重,持續的運動及正向的思考去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我個人認為父母親給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都是非常完美的,想要再增強的機會不大,所以如何維持才是重點。 4. 和醫師討論究竟環境因子還是遺傳因子何者佔比較重要的角色,這或可從家族癌症病史及第一次罹癌的年紀來作判斷,如果有強烈信號顯示遺傳是重要因子,那基因的檢測就有必要執行,基因檢測之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推測疾病未來之走向,也可以幫助到家中其他成員;但目前基因檢測仍須自費,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得起。如果是環境因子佔比較重要的角色,那生活型態的改變遠離致癌之危險因子才是避免再度復發的王道方案。 乳癌復發後免不了要接受治療,而且復發時往往因有遠處轉移需要全身性治療,包括了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賀爾蒙拮抗藥物治療等等,為了能達到最精準之治療決策我建議病人一定要再次接受病理切片檢查,因為復發時的癌細胞可能已經發生了新的基因突變,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唯有多了解敵人才能使用最有效的藥物來攻克復發的癌症。在復發時也應該要尋找癌症專科醫師來診治,萬勿輕信沒有證據的醫療行為,也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最後,為了避免復發,我認為病人最容易能做到的事情就是運動,姑且不論運動的內容為何,運動有以下的好處: 1. 運動時全身血流加速,增加各器官血流灌注量,使得存在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有更多機會與癌細胞遭遇,並有機會消滅躲在組織死角中的癌細胞。 2. 運動可增加肌肉的活力,研究顯示肌肉的活力可增加癌症病人之存活期,降低病人之感染率,而肌肉的收縮亦是淋巴循環的唯一動力,淋巴循環的通暢及加速流動和血液循環的順暢流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3. 運動後病人的食慾會變好,若在此時進食均衡的營養對病人的免疫系統將有莫大助益。 4. 運動後體內脂肪細胞之比例將減少;脂肪細胞會導致身體發生發炎反應,進一步對免疫系統之功能產生抑制,所以當體脂率降低時免疫系統之功能自然得到強化。 以上的闡述希望能對復發的乳癌病友有所助益,其實不只是復發的病友,對於初診斷的乳癌病友也應該有所啟發,我有五句話想勉勵所有乳癌病友: 相信科學證據、信任醫療團隊、堅定自身信仰、治療信心十足、未來充滿希望。最後,誠摯祝福所有病友都能戰勝乳癌,永不復發。(全文完) 文/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 趙祖怡醫師 ...
(閱讀更多)
戰勝乳癌復發(中)

戰勝乳癌復發(中)

乳癌的治療在最近十五年來不斷有新的藥物發明,使病人的存活率能明顯的提升且存活期也不斷的延長,我們對乳癌的治療不再是摸索與嘗試而是根據更多的科學證據。早期乳癌在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拮抗治療下,大部份病人均能痊癒或長期控制,但仍有部份病人會復發甚至惡化成晚期乳癌,究其原因有下列數種可能: 1. 第一次之治療不完全: 如前所述乳癌細胞仍是病人自己的細胞,聚集在一起時的數量低於十億顆則大多沒有症狀,因此手術後即使是有殘存的癌細胞但病人不會有症狀;某些病人就會覺得不治療反而沒事,後續之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道是會傷身,所以就逃避了治療以至於沒有在初次治療時將癌細胞剷除殆盡,殘存的癌細胞則乘機崛起,一段時間後終於復發。 2. 抗藥性細胞之發生與崛起: 早期乳癌在經過治療後,某些細胞會藉著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而存活下來,另一可能性是乳癌腫瘤中有少部份細胞原本就具有抗藥性,在第一次治療時敏感的細胞都被殺死了,但這些少部份具有抗藥性的細胞則存活下來。剛結束治療時因數目不夠多所以臨床上無法察覺,而一段時間後則慢慢再增生至十億個細胞就發生臨床上復發的情形了。 3. 免疫功能的下降: 雖然我們的免疫系統較不易察覺到乳癌細胞的存在,但從晚近免疫治療成功的證據看來免疫系統仍具治癌之價值;有一部份病人的癌細胞表面上會出現一種抑制免疫細胞的蛋白質,使得免疫系統無法殺死這些癌細胞,但當這種抑制被解除後,癌細胞確可被免疫細胞所殲滅。身體裡正常的細胞只要有生長分裂就有機會發生基因的突變,大多的突變細胞均可被一個正常的免疫系統所消滅,然而當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時,就會有不正常的細胞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進一步發展成癌症。如果一位早期乳癌的病人在初次治療後無法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則容易有復發。免疫功能的維持和均衡的營養、持續的運動、與正向的思考有正相關。然而老化卻是無法避免的過程,隨著年齡的老化免疫功能必然下降,也會增加復發的機會。 4. 復發的癌症可能是另外一種新發生的癌症: 這和兩種因素有關,一是遺傳的體質,一是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我們的細胞隨時都會受到環境裏的不良因子傷害,如輻射線及化學物質,進而發生基因的突變。正常的細胞具有修復受傷基因的能力,但是某些病人先天上這種修復能力就有缺陷,因此即使第一次的治療十分成功,隔不久之後另外一種新的腫瘤仍然發生,被視為復發。如果一個病人原本的癌症是因為環境中某種不良因子所造成,在第一次治療之後若是環境因子未能去除,則第二次癌症的復發將不易避免。 文 /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 趙祖怡醫師 ...
(閱讀更多)
戰勝乳癌復發(上)

戰勝乳癌復發(上)

癌細胞是病人自己的細胞所轉變而成,它們不是從外界侵入身體的微生物而是身體的叛徒,很不幸地是身體的免疫系統不容易察覺到它們的存在。癌細胞的週圍大多不會有激烈的發炎反應,因此癌腫瘤的形成通常是無聲無息,等到有為數十億個左右的細胞聚集在同一位置才會為我們所偵測到。 電影侏儸紀公園裡有一句經典台詞 「生命終究自己會找到出路」 (Life will find its own way out.)。人類的身體是一個高度進化的生物體,雖然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均來自同一受精卵,但經過了不知多久的演化後,我們的身體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器官,每一器官都高度分化各司其職,譬如:心臟可收縮,成為血液流動之動力;乳腺細胞負責產生乳汁來哺育下一代。在這種高度分化的過程中,特定細胞發展了特別功能卻也喪失了許多類似單細胞生物之原始能力,如: 自我覓食、 自我行動…等。 然而,細胞的老化仍是無可避免地。我們的細胞似乎知道自己終將凋亡,但他們並不想坐以待斃,因此就背叛了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基因的突變,企圖藉著這些突變的基因改變自己應變環境的能力而能獨立永久的生存,但是它們並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是存活在宇宙的大環境中,而是存活在一個高度分工合作的生物體環境裡面,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他們戰勝了(形成癌症),卻也殺死原生物體而終究無法獨立存活在宇宙的大環境中。 真的非常感謝前人的努力,讓我們知道了基因才是決定細胞如何生存的主角,基因怎麼變化就決定了細胞具有甚麼樣的功能。當一個細胞發生了基因的突變之後,會製造新的蛋白質或其他產物而獲得新的功能,這些新的功能也需要與細胞周圍的環境(微環境)發生互動才能讓細胞執行新的功能以進一步完成它想要獨立生存的目的。譬如,乳癌細胞開始離開原始的乳腺,去尋找一個更容易得到營養的地方存活,這就是”轉移”。 乳癌容易轉移到肝臟、骨髓、肺臟、腦部等這些血流豐富且養份充足的器官就不難理解了。又譬如說癌細胞為了對抗可能來自身體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攻擊,就會在自己的細胞表面加上一些武器來麻痺(癱瘓)免疫細胞以躲過危險。藉著晚近先進的研究我們知道在各種癌症中,乳癌的基因突變複雜度及頻率位居中間,而黑色素癌及肺癌則是名列前茅,突變程度越複雜意味著癌細胞愈狡猾愈難對付。 文/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 趙祖怡醫師 ...
(閱讀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