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臺北癌症中心首辦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FO)工作坊2020-04-07T15:19:26+00:00

    Project Description

    【圖:來自北醫附醫、雙和醫院與寧波醫療中心的醫護人員參加工作坊後合影】

    【圖:來自北醫附醫、雙和醫院與寧波醫療中心的醫護人員參加工作坊後合影】

    本校臺北癌症中心於2018年7月14日下午舉辦「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工作坊」,以協助北醫大體系醫療人員熟悉「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atson for Oncology, 簡稱WFO)的操作流程與優勢,了解其在臨床醫病共享決策的運用,以及如何依據書面報告提供病人適切的解說。

    由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訓練的「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FO),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閱讀超過300種醫學期刊、250本教科書、近1,500萬頁醫學文獻以及國際公認癌症治療指引(NCCN),同時能每3個月定期更新最新文獻,每年消化5萬篇新研究,是現代腫瘤科醫師最得力的助手,為腫瘤科醫生提供癌症治療方案,通過對患者的病症資料進行數據後分析可以快速制定腫瘤建議診療方案。

    【圖:陳俊佑醫師透過WFO系統與病人溝通治療決策】

    本次工作坊由WFO專案負責人陳俊佑醫師逐步介紹系統的平臺內容,包括WFO系統決策流程與實證資料來源,以及操作過程中,有那些影響治療的因子,搭配現代精準醫學分子檢測,可以讓治療決策更多元且更精準。

    課程將參與學員分成兩組,每組各有一位老師與助教指導成員,再透過5個實際病人案例,讓學員們一面操作電腦,一面進行討論。

    案例分別為不同癌別、或不同期別,每個結果都有不同的意義,包括WFO能提供近半年內最新的用藥、搭配基因檢測用藥選擇、自費與健保給付不同給藥建議方式等,藉此讓學員了解,除了不同病人有不同的治療建議外,即使是同一位病人,WFO亦能提出多種治療決策供病人及醫師參考,且能數據化的說明各選項的存活率,各用藥的作用及副作用分析,以及所有治療的時程表,與一般醫師在診間能提供給病人的訊息相比,WFO可提供更完善的治療決策選項。【圖:工作坊採實機操作與個別指導方式進行】

    陳俊佑醫師表示,這套系統透過人工智慧(AI)的強大能力,讓病人無需出國就能得到國外腫瘤專家的建議,並提供第二意見與更多治療方案,讓病人考慮或進一步與醫師討論,讓病人與醫師共同制定治療決策。對醫師而言,WFO系統可協助他們向病人解釋病情、期程與各種治療方案,改善醫療團隊和病人的溝通,增加病人對醫師的信任,進而提昇醫療品質。

    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執行副院長指出,使用WFO系統協助診斷治療癌症,並不代表可以取代醫師,而是將原本讓醫師花時間的、常態性的工作給AI做,除了避免人可能犯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讓醫師將精神專注在與病人的互動,以及特別複雜需要思考的個案上。

    臺北醫學大學於2017年7月引進「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FO),成為全臺首家導入這套治療輔助系統的醫療體系,目前為止,這套系統已輔助北醫體系附屬醫院診斷治療近600個癌症案例。【左圖: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執行副院長】

    WFO目前適用癌別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直腸癌、胃癌、肺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膀胱癌、肝癌、甲狀腺癌、食道癌與子宮內膜癌等13種癌症,且仍在持續擴充中。(文/臺北癌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