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scription
很多女性朋友因乳房腫瘤接受粗針切片檢查後報告為『纖維上皮病變』,一定霧煞煞~ 滿頭霧水。該如何處理呢? 文中為妳解開『纖維上皮腫瘤』的疑惑。
◎ 什麼是纖維上皮病變 (Fibroepithelial lesions) ?
對於診斷乳房實心腫瘤,粗針穿刺切片是臨床上常採用的檢查方法【圖1】。病理報告為『纖維上皮病變」(Fibroepithelial lesions),亦稱為纖維上皮腫瘤(Fibroepithelialtumors) 是常見的診斷之一。纖維上皮病變包含纖維腺瘤【圖2】和葉狀肉瘤【圖3】兩種可能診斷,是為雙相性腫瘤,均含有腺體上皮和基質成分的增生,是年輕人和成年人乳房中的常見發現。因為纖維腺瘤和葉狀肉瘤在病理組織學特徵上具有相當高的重疊性,病理醫師要在有限粗針切片檢體下做出區分有時相當困難,所以才會有『纖維上皮病變』的報告產生;雖然『纖維上皮病變』大都是良性的纖維腺瘤但是也可能是葉狀肉瘤。纖維腺瘤一定是良性,但是葉狀肉瘤卻有區分成三種可能性:(1) 良性、(2) 邊緣型惡性、(3) 惡性,對於臨床行性、預後及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理學檢查,乳房X 光攝影,乳房超音波和核磁共振(MRI)可能進一步有助於乳房腫塊的診斷,但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對『纖維上皮病變」明確的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甚至先進分子病理標記也無法有效區分出。對於『纖維上皮腫瘤」有需要進一步採取更多檢體,來加以區分纖維腺瘤或葉狀肉瘤;對於腫瘤進行手術切除或真空微創手術( 能避免術後疤痕)【圖4】是一標準建議。
◎乳房纖維腺瘤
最讓媽媽為心愛女兒擔心不捨的乳房問題,常常是女兒或媽媽在女兒身上無意間發現的問題。
◆ 臨床表徵
乳房纖維瘤是好發於35 歲以下年輕女性,( 不過仍可生長於各種年齡層) 為女性最常見的良性乳房疾病,發生率為18 ~20%。它是從乳房小葉組織中生長出來,混合上皮與間質組織增生的腫瘤。通常形成數公分( 常見1~3 公分)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腫瘤,界限清楚【圖5】、摸起來平滑、柔軟、有時會有輕微壓痛。形成原因不明,可能與生殖年齡體內荷爾蒙有關,沒有特別有效預防方法,經常在停經後消退。也有文獻顯示大量攝取蔬菜水果、高生育數量、少使用口服避孕藥以及適當運動者腫瘤發生率較低。大多數纖維腺瘤是單一腫瘤,少部分( 約10% 至15%) 為多發性,臨床追蹤顯示,大部分腫瘤會持續存在或增加其大小,少部分有機會消失。使用女性荷爾蒙或懷孕有機會增加腫瘤成長,通常沒有其他徵候,與乳癌症狀不同處為乳房纖維腺瘤通常有界線明確、容易移動的特色而且與遺傳無關。
◆ 正確認知
如果理學上、臨床影像學上惡性跡象不高,經細針細胞穿吸化驗【圖6】或粗針切片術化驗屬於良性,則定期門診追蹤即可,不需要手術切除。至於多發性纖維腺瘤檢查,可應用細針細胞穿吸檢驗腫瘤,此法不必麻醉,在門診即可施行,若無異樣,則免手術;也可針對臨床上明顯、最堅硬或超音波下最懷疑的那顆腫瘤加以粗針切片驗證即可,其餘腫瘤保持觀察,才不致使美麗乳房傷痕累累。對於腫瘤進行手術切除,除了傳統手術外,使用真空微創手術( 能避免手術疤痕) 也是標準建議。
◆何時須手術治療?
縱使良性纖維腺瘤,假如門診追蹤顯示腫瘤持續增大,或形成巨大纖維腺瘤,或影響美觀時可以考慮切除腫瘤【圖7】。此外如果細胞穿吸檢查或粗針切片化驗,懷疑是癌症則需進一步接受手術加以確認。至於細針穿吸呈現非典型細胞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可考慮進行組織生檢,粗針切片術化驗呈現非典型乳管細胞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 或非典型乳小葉細胞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ALH) 則須進行進一步切片手術檢查。
◎乳房葉狀肉瘤
相對於常見的乳房纖維腺瘤, 乳房葉狀肉瘤其發生率相當少,約佔女性乳房腫瘤0.3~0.5%。葉狀肉瘤起源於乳腺間質組織,但也含有乳管上皮細胞成分,過去對葉狀肉瘤有多種稱呼,如cystosarcoma phyllodes,在1981 年世界衛生組織,醫界才統一稱之為葉狀肉瘤(Phyllodes
tumor)。葉狀瘤顧名思義,其生長形狀在顯微鏡下呈現葉狀般【圖8】。
◆臨床表徵為何?
形成原因不明,無誘病因素,好發於40~50 歲年齡層。臨床表現類似纖維腺瘤,常呈現有點堅硬、平滑、界線清楚、可活動性,少有疼痛的
乳房腫瘤,也常會被診斷為纖維腺瘤。與纖維腺瘤不同處在於容易呈現快速成長,甚至腫瘤巨大導致乳房皮膚可清楚的見到皮下靜脈【圖9】,有時甚會被誤判為乳癌。
◆診斷方法為何?
1)細針細胞穿吸術:可以協助診斷,但宜多做幾處之細胞穿吸以增加其準確率,無法利用此法區別良性或惡性。
2)粗針穿刺切片術:不失為可依賴的檢查方法,但有時檢體在判讀時不易與良性纖維腺瘤區別。
3)切片手術:因為取出檢體足夠,能最有效確診為葉狀肉瘤,也是最有效區分出良性或是惡性葉狀肉瘤的方法。
4)乳房X 光攝影:葉狀肉瘤在乳房X 光攝影常呈現與纖維腺瘤類似影像,有明顯的邊緣但無法有效幫助區分出良性或惡性葉狀肉瘤,葉狀肉瘤通常沒有微小鈣化點。
5)乳房超音波:常呈現界線清楚的低回音腫瘤或者實心腫瘤中有液體影像【圖10】, 臨床上無法利用乳房超音波區分出良性或惡性葉狀
肉瘤。因此不管是乳房攝影或是乳房超音波都無法清楚地區別纖維腺瘤或葉狀肉瘤,也無法判斷究竟是否為良性或惡性。
◆病理分類
葉狀肉瘤依組織形態分為三種:(1) 良性、(2) 邊緣性惡性(borderline);亦即低惡性度、(3) 惡性。分佈比例上以良性居多,惡性次之,邊緣性惡性較少。良性、惡性之區分主要依間質細胞之變化為依據,良性葉狀肉瘤其間質細胞中度成長,細胞外形變異輕微,核分裂數目較少。惡性葉狀肉瘤其間質細胞過度成長、細胞變異、多樣化、邊緣浸潤、核分裂顯著;約1/3 高惡性度葉狀肉瘤會發生遠處轉移,常見轉移處為肺、骨骼或肝、腦。屢次再復發的邊緣型葉狀肉瘤有可能轉變為惡性而發生遠端轉移,發生遠端轉移時治療則以化學藥物為首選。
◆治療
以手術治療為主,化學藥物及荷爾蒙治療並沒有明確治療角色存在。手術方式依腫瘤大小及病理組織變化而選擇。常見手術方法:
(1) 廣泛局部切除(Wide local excision):不管良性或惡性,首次手術常以此法為標準治療方式;手術除了切除腫瘤外,腫瘤外緣周邊組織也須至少有1公分切緣距離;術後局部復發也是常見,尤其邊緣性惡性或惡性者復發率更高,故手術後仍須定期追蹤。
(2) 單純性全乳房切除(Simple mastectomy):通常應用於腫瘤太大無法得到腫瘤周邊組織應有的切緣距離,或太大腫瘤切除後嚴重影響外形美觀者。此術式也用於曾經施行廣泛局部切除但仍發生局部復發之良性或惡性腫瘤。因惡性葉狀肉瘤少見產生腋淋巴腺轉移,因此術中不必例行清除腋淋巴腺,除非臨床上腋淋巴腺有懷疑轉移時才施行。邊緣性惡性或惡性葉狀肉瘤,祇接受廣泛局部切除者,術後可考慮施行放射線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但良性葉狀肉瘤在接受廣泛局部切除後不需輔予放射線治療。
文 /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杜世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