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scription
(文/李欣倫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郭嘉駿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王威鈞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質子中心醫師)
蘇阿姨20多年前得到口腔癌,手術切除後接受完整的術後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一路以來都按時的回診及追蹤。兩個月前她感覺腦袋脹脹的,鼻子塞住、分泌物也很多,同時口腔感覺到腐臭怪味。就診耳鼻喉科後,證實是原發於上軟顎的頭頸癌(口咽癌)。
罹患第二個癌症已經非常沮喪,蘇阿姨下定決心想要以手術切除腫瘤,不過外科醫師的評估認為,腫瘤從上顎一路長到鼻咽跟鼻腔並且接近頭顱底部,大幅度的手術極有可能破壞顏面美觀及功能,而且完整切除腫瘤的機率有限。萬念俱灰之下,經過介紹來到北醫諮詢安寧療護。
依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在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列居前排,讓臺灣男性聞「癌」色變。臺灣口腔癌三大危險因子影響為:嚼檳榔、抽菸及過度飲酒。蘇阿姨不抽菸、不喝酒,更不吃檳榔,怎麼會罹患頭頸癌,而且這輩子還得了兩次呢?根據觀察,當口腔長期遭受慢性刺激也會造成口腔癌風險,如假牙沒有做好而有銳利的表面,導致長時間刮傷口腔黏膜,或者是蛀牙、牙齒長歪,咬合不正等造成的反覆性咬傷。【上圖:左起北醫附設醫院放射腫瘤李欣倫科主任、北醫質子中心王威鈞醫師、癌症中心郭嘉駿副主任】
頭頸癌,指的是上呼吸消化道所發生的癌症,包括鼻腔一直到喉嚨發生的癌症都可以歸類為頭頸癌。頭頸癌的範圍包含了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口腔癌及喉癌。第二個原發癌症不同於癌症復發,定義上是指不同的另一個獨立的腫瘤。評估是第一個癌症的復發或是第二個全新的原發癌症的方法,包括評估發生的位置與發生的時間。
以蘇阿姨來說,20年前的口腔癌的距離跟現在口咽癌距離很大,同時過了很久的時間,她的口咽癌算是全新的原發癌症。據文獻統計,頭頸部第二原發癌的機率相較於其他器官都來的大,像蘇阿姨這樣的頭頸癌患者,治療完成後也都必須密切的保持追蹤。
一旦病理切片確診為頭頸癌,需要做的檢查包括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正子攝影、內視鏡檢查等。完整的分期後就會開始治療。頭頸癌的治療有開刀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或者是這些治療的組合。比如說先開刀,然後接下來再輔助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以蘇阿姨的情況來說,開刀會大幅度的影響顏面及功能,先安排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會是她的選擇嗎?
蘇阿姨20多年前接受過完整劑量的頭頸部放射治療,皮膚、肌肉、神經、血管這些正常組織都受到放射線劑量的影響。要再做第二次放射線治療,需要非常精準的療程規劃。質子放射治療是最新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質子射束的特性是可以精準的鎖定惡性腫瘤照射治療,並且大幅減少正常組織受到放射劑量,進而降低後續副作用的產生。像蘇阿姨這樣需要接受第二次相同部位的放射線治療的患者,就是非常適合質子治療的案例。
蘇阿姨接受了質子治療,成功縮小腫瘤,她的鼻子也不再塞住、口腔也沒有異味臭味,目前持續在門診穩定追蹤。質子治療從1950年代就開始發展,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的歲月。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全世界共有超過100家質子治療中心投入臨床服務,為癌症.治療帶來截然不同的意義與嶄新的篇章。過去的重難罕症,透過質子治療的幫忙,有希望為病友寫下全新的一頁。一開始愁眉苦臉的蘇阿姨,在治療結束的那一刻,終於展開笑顏,繼續美好人生。
(文章轉載自今日北醫電子報,發佈日期2023/03/15,作者joycechin)